fbpx
x

中華瑰寶 佛教聖物──佛陀頂骨舍利

佛頂骨舍利
佛頂骨舍利

何謂舍利

舍利在梵語中意為「屍體」或「身骨」,通常泛指佛陀釋迦牟尼或其他高僧遺體火化後遺留的殘餘骨燼,包括:

‧生身舍利:亦稱身骨舍利,即賢聖高僧圓寂火化剩下的骨燼。此類舍利又分為三種:白色為骨舍利,紅色為血肉舍利,黑色為髮舍利。

‧法身舍利:釋迦牟尼佛所說之經卷,謂之法身舍利。如來所說實相中道之理,不改不變,性相常爾,故雲法身舍利。

‧碎身舍利:又稱分身舍利,是指遺體火化後所產生的結晶物。如釋迦牟尼佛之舍利,分為八國所供養。碎身舍利一般為得道高僧大德所遺下,用以激勵徒眾勇猛精進,提振信心。

‧全身舍利:為高僧圓寂後,肉身呈木乃伊化,自然不壞,成金剛不壞之身,如六祖慧能大師的全身舍利。古往今來,全身舍利受到廣大信眾的瞻禮膜拜。

佛頂舍利簡介

據史籍記載,佛陀涅槃後有佛頂骨傳世,歷來受到佛弟子的禮拜、頌揚、讚嘆和供養。迎請佛頂舍利乃是為了宣揚佛陀教理,廣播慈悲種子,利樂有情,普惠眾生。

佛頂骨舍利據信是由印度來華的北宋三大高僧之一的施護等所獻,並供奉於宋天禧寺(原名長幹寺、明初重建為大報恩寺)。此次佛頂舍利移駕香港,是繼2010年盛世重光後首次公開接受世人瞻禮,亦是香港開埠以來規模最大、規格最高之佛事盛典。希望前往瞻禮的民眾都能抱持正信、正念,對佛頂舍利能有更深刻而具體的認知,以平常心求得善緣好運。

佛頂,也稱髻、頂髻、肉髻相、無見頂相,為釋迦牟尼佛的三十二相之一。佛經記載,佛的頂骨自然隆起,呈一髻形,乃常人中所無法見到的殊勝之相。佛經記載:「頂骨湧起,自然成髻是也」(《無上依經》);「頂骨結實,窮劫不壞」(《大般若波羅密多經》)。釋迦牟尼佛涅槃之後,遺體火化留下各種不同類型的遺骨,被稱為舍利,其中佛頂火化後的遺骨就是佛頂舍利。

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涅槃後,弟子們在其火化後的灰燼中發現一塊頭頂骨、四顆牙齒、兩塊肩骨、一節中指指骨和84,000顆珠狀真身舍利子。當時古印度「八國」欲動干戈奪取,後經調解,「八國」國王共分,造塔奉祀。一百年後,古印度孔雀王朝國王阿育王將「八國」修建的舍利塔中的佛舍利取出,建造八萬四千座舍利塔,送往世界各地供奉,輾轉流傳至泰國、緬甸、尼泊爾、錫蘭(斯里蘭卡)、中國、印度等地,讓四眾弟子虔誠供養。

佛頂舍利首先流傳於南亞地區,被視為聖物,受到隆重的供養和廣泛的敬信。據《法顯傳》載,早在5世紀初期,西北印度那揭國內的醯羅城有佛頂骨精舍,佛頂骨被保存在一個較解脫塔的塔裡,每天請出來放在寺院外面一個裝飾精美的高台上供信眾瞻禮供養。法顯親自瞻禮了佛頂舍利,據他記載,該頂骨舍利「黃白色,方圓四寸,其上隆起」。

到了唐代,玄奘在印度巡禮期間,也曾瞻禮佛頂舍利。根據玄奘在《大唐西域記》的記載:佛頂舍利放置在一寶函之中,寶函放置在一個七寶舍利塔內,而這個七寶舍利塔則放置在一個多層的樓閣的第二層之中。

2008年4月,考古人員在始建于明代的南京大報恩寺遺址考古工作中,意外發現了宋代長幹寺的地宮。同年7月,考古人員在遺址地宮內發現了鐵函和碑刻。據碑刻銘文記載,該地宮瘞藏了佛頂骨舍利、感應舍利和諸聖舍利,並以金棺、銀槨、七寶阿育王塔和鐵函珍藏。隨後,考古人員依次打開雙層鐵蓋板,看到了一尊金光閃閃的塔剎,即碑文中記載的七寶阿育王塔。11月22日,阿育王塔從鐵函內請出,考古專家在塔內發現了兩套盛放佛頂骨舍利的金棺銀槨。此次考古發現與歷史典籍中關於佛頂骨的記載完全吻合。

2010年6月12日,在海內外108位高僧大德的共同見證下,密藏千年的佛頂真骨舍利在南京棲霞寺盛世重光。

瞻禮佛舍利的功德

1.二千五百多年前入滅的佛陀釋迦牟尼,留下真身舍利供後世眾生瞻仰禮拜,讓後世眾生藉着瞻禮因緣追崇佛陀的慈悲願行,進而效法習學,幫助信眾啟迪智慧,去迷開悟,培植慧根,明心見性。

2.佛舍利是佛教界最高聖物,是佛陀智慧和覺醒的象徵。見佛舍利,如見佛陀真身,其功德無量。虔誠禮拜佛舍利,可表達對佛陀不捨眾生、示現法身的崇敬,從而滋養信眾心中謙虛與恭敬的種子。

3.佛舍利是眾生信仰的凝聚,佛陀教法的結晶。能使有緣者,見聞瞻拜同登覺岸,禮念皈依共出迷途。有信念者,觀瞻舍利即如佛在心,有助信眾克服人生種種障礙與問題。

4.佛舍利具有不可思議、度化芸芸眾生之潛在力量。倘能如法供奉,全場默念佛號,念念相續,一心不亂,功德殊勝,可去偽存真,消罪除障。信眾通過瞻禮,可以平衡心靈,自覺覺人,行菩薩行,饒益有情。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