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人腦是否藏了我們的「靈魂」?兩位父子試從西方文化、現代科學及藏傳佛法的角度去探討生命意義的對話(一)

最近從不同的途徑:對話、回憶、電影和書,直接或間接地指向同一個問題──人腦是否藏了我們的「靈魂」?

筆者在2018千人禪修負責場外秩序期間,與兩位中途去洗手間後,因場內已開始止靜而暫時不能再進場的禪眾閒聊。男禪眾有一個疑惑:「法師叫我們不要用腦去想,要用心去體會。心是甚麼?」旁邊早慧的小男孩趕著回答:「心不是指胸口跳動的心啊!」男禪眾再問:「心和腦有甚麼分別?」腦不是負責我們所有的思想嗎?

很多年前,筆者的父親做了腦科手術後幾天內,像變了另一個人:由斯文有禮的讀書人,變成粗言穢語、以吐痰作為武器的莽夫。受到冒犯的護士面不改容,反而安慰我們:「因為麻醉藥的藥力未消退,他腦部有些部分還未正常運作而已,幾天後就沒事了。」我以前還一直認為心靈主宰行為,怎麼人竟是大腦控制的「機械人」?

最近看了一齣日本電影,名叫《來自星凶的愛》。戲中一班外星人可像幽靈寄生在不同人的軀殼,他們的任務是侵略地球前,搜集地球人腦中的概念――他們認為我們唯一有價值的東西。人被拿走了那概念後,行為上就會改變。被拿得太多時,甚至會變成行屍走肉。你可想像一個沒有「家」、「自我」或「愛」概念的人,會如何生活呢?印象深刻的情節是那沒有了「自我」的宅男不再為保衛自己的財物而與人築起保護牆,多了為人著想及與人分享,不會再著緊私隱或專利權。另外,外星人只要手一指,就可搶去概念,相信學佛的觀眾看到,會不禁莞爾:「這樣就沒有『自我』,成佛可真容易啊!」至於電影故事的理念,更教人反思。我們的行為是否由自身擁有的概念所決定和操控?概念就像電腦中的程式,藏在我們的腦內?

法國有一本曾在國際引起頗大迴響的書:《僧侶與哲學家──父子對談生命意義》。他們父子的對話代表了三種聲音:僧侶、哲學家和科學家,因為父親是哲學家,兒子本是在法國頂尖的學院從事多年研究的科學家,突然告知上司及父親他要放棄科學研究,跑去跟隨藏傳佛法的法師學習,後來出了家成為僧侶。廿四年後,兩父子為了「探討彼此所好奇的一切事情、最主要的動機和狀況」[1]而相約在尼泊爾進行一次有關生命意義的對話。

此書帶出了很多有趣又有智慧的論題。因為兩位都在自己的研究範疇長久鑽研和開發,所以對話並非風花雪月,涉獵的內容和引用的理據既博又深,值得細心咀嚼。

我們首先看看這兩位父子如何從西方文化、現代科學及藏傳佛法角度去探討身體和心理之間的關係,進而推翻「自我」的概念。

相信大部份現代人都認為人是由肉體和靈魂組成的有機體,或簡單分為物質和精神兩部分。

書中父親指出「身體和心理之間的關係其實是個很傳統的問題。人類是一種混合體嗎?[…]人類的構成是不是在身體裡面住有一個心?還是說像所有物質哲學及大部分現代神經生理學所認為,心理和物質身體是分開的,而心理事實上只不過是一個幻象。」[2]

兒子慨嘆「從二十年代到六十年代,西方心理學的主流思想認為如果要研究心智的活動,必須要觀察一個人外在的行為,絕不是觀察心智本身。當時的說法是心無法用任何客觀的方式來了解自己。」[3]因此,禪定的方法不被接受。「那種(研究)方法逐漸被認知性科學取代,包括神經科學、認知心理學、語言學、人工智慧等等,而這些更強調了心理狀態的研究[…],大部分的神經生物學家已經達成一種結論,我們可以完全放棄[…]『意識』或『心』這個元素和神經系統分開的觀念。[…](他們)將意識簡化為化學作用和生物性結構。」[4]

父親亦同意在西方一直有不同的辯論。十八世紀發展出人類只不過是一組機械作用的理論。笛卡兒認為靈魂和身體是完全分開的,還獨力找到它在大腦的一個松果腺內。後來的哲學家有些就不認為靈魂對物質能夠起作用,各有不同的理論去解釋意志力的自發性。[5]

作為僧侶的兒子當然不同意靈魂的說法,也不認為意識「只不過是腦筋的運作,一些神經細胞所產生的一些化學和電子作用。[…] (否則)人跟電腦之間沒有什麼根本上的差別」[6]。他如何以人工智慧、自由意志和佛法來加以解說呢?如果大家無暇看書,就請容我下回再說。(待續)


[1]尚.方斯華.何維爾、馬修.李卡德:《僧侶與哲學家──父子對談生命意義》,台北:究竟出版,頁16。

[2] 同書,頁85

[3] 同書,頁85

[4] 同書,頁86

[5] 同書,頁87

[6] 同書,頁89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