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涌年紀.蓮子
文、圖:陳曉蕾
南涌的蓮花好漂亮,但在農夫眼裡,更「漂亮」的,可是花兒謝了,那一球球青嫩飽滿的蓮蓬。中秋節吃月餅,讓我告訴你餅裡的故事。

蓮子很容易長,靠著魚塘的魚肥,不用施肥又沒蟲害,荷花謝了大約一個月,蓮蓬便長成了。初夏蓮子還穿著綠衣,輕輕便可以脫下來,白雪雪的蓮子打開去掉蓮芯,又脆又清甜,就算沒製成蓮蓉,也是可口小食。



這天跟著去採蓮子,小船是纖維做的,一定要兩個人一起撐。
TV在船頭帶路,看那裡有蓮子;阿何便在船尾撐。池塘底全是淤泥,荷葉又霸道,原來撐船要非常用力,絕非想像中「輕舟搖曳」般詩意,再加上我,兩人真的好吃力,船桿一撐,泥巴四濺。
雨後,很多蓮子都掉進水裡。「慳得一蚊得一蚊!」阿何把一球只剩幾顆「眼珠」的蓮蓬丟到膠桶。
三年前,怎會在這閒置的魚塘種蓮子?
TV坦言因為容易種,買來二十盆蓮花放進泥土,自然就生成密密麻麻地。去年看見長出蓮子,才開始想如何換經濟收益:能否製成蓮蓉做月餅?灣仔土作坊一直有代售南涌的農產品,就嘗試和街坊合作,製成有機月餅,反應很好。
然而新鮮蓮子處理已很費時,變黑的了蓮子更難用人手剝開,由於八月才開始採蓮子,青嫩的不多了,變成供不應求。
今年可是磨拳擦掌,早在六月便開始採蓮子,收成多好多,不只做蓮蓉,新鮮蓮子和蓮蓬都能拿去賣。到八月底已經收了三四百斤蓮子,還有好多收不及的跌進水裡,估計生產量能夠超過一噸!
「別說做月餅,單單拿去藥材行,一斤可賣二十多元,以批發價賣出去都能收支平衡.」但TV指出,這荷塘的收益還不止於此:「還有荷葉呢?我知道以前新界有人專賣荷葉,香港的食肆和街市都會收本地的荷葉,但本地一減產,大陸和泰國的平價荷葉馬上銷進來,本地荷葉就失掉了市場。如果,南涌的荷葉能賣得出,就是雙倍的產業!」
「香港農業本身的價值,還沒有充份體驗到。」他說。
小船來到池塘邊,蓮葉開始疏落,船杖一撑,輕輕便飄出數米,阿何突然唱起歌來:
搖呀搖盪遊到柳底邊.
柳翠兒啊飄飄~
原來三年前那二十盤蓮花,不知怎地摻了一盤黃色的睡蓮,也在角落長起來。
水面露出來,看到好多魚遊過,其中一條大生魚媽媽帶一群小魚,吹起的泡泡,在陽光下一閃一散,星星似的。
魚塘也曾種過棱角,但苗全給魚兒吃掉了,只剩下寥寥數株。
蜻蜓點水。
水中的野草, 居然有水雞築巢生蛋!
更想不到是魚塘水深三呎至八呎水,四周都有鐵線網,防什麼?原來山豬會下水偷吃蓮藕!
(住在南涌的六歲小孩Michelle,畫的採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