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涌年紀.野花
文﹕陳曉蕾 圖﹕米定
眼前的南涌好生猛,鳥兒吱吱喳喳,農作物拼命地變胖,但最最巴閉的,還是爬滿一地的薇金菊,如果有配樂,必定是一陣怒吼!
十月見到薇金菊幼苗,當時問過TV為何不摘掉?
「薇金菊長在這種人人經過的路邊,不會長得成的。」他若無其事地答。
可是現在都長出來了!
「你問問題,都沒有進步!」TV堅持若無其事。
另一個有份一起租下南涌的養地人輝哥,好心答我:「薇金菊也是『蜜源』,香港現在野外的花朵數目不夠,對蜜蜂、蝴蝶等影響非常大。」
「蜜源植物」不僅是有較多花蜜,還要數量多、花期長,才能吸引蜜蜂蝴蝶這些能夠幫助農作物授粉的昆蟲。鄉間變貨櫃場,加上氣候變化,近年香港蜜蜂的數目一直減少,再加上香港夜間昆蟲也不夠,晚上授粉的機會少,農夫普遍都得「人工授粉」。像TV早上去打理南瓜時,常常會摘一朵雄花,然後輕輕掃一掃每朵雌花。
薇金菊花蜜不算多,但勝在數量大,所以在田裡也是有作為的。
TV補充:「薇金菊是在八十年代之後,才開始成為『問題』。」
香港第一個薇金菊標本出現在1884年。當時還是清朝,薇金菊從美洲飄洋過海來到香港,那時候,香港滿山谷都是小農村,每條村子起碼幾百人,農夫連山坡也不放過,一級級開闢成梯田,野花野草只是長在邊上,兩家都相安無事。
一百年後,新界發展,土地淪為地價金額;大陸平價蔬菜湧進來,本地農夫首當其衝頓失生計──農業荒涼,薇金菊乘勢而起,一發不可收拾。
又要組織義工清理,又要大學研究天敵植物……花在清除薇金菊的資源,原本都可以用在農夫身上!
南涌的農耕,一直和大自然互相融和,野花野草比別的農場都要多,而這些都曾經是昔日農家小孩的「玩具」:
像「風車草」,兩個人一起拿著風車草的幹莖撕開,如果中間有絲連著,便是「有緣人」。
「酢醬草」可以用來比武,一人拿著一條葉莖連葉
子,交叉拉扯看誰的比較壯。
然而,也不是所有野草都受小孩歡迎的,像「金盞
銀盤」又名「鬼針草」黏到衣服上會捱罵~
南涌常見的野花,還有牽牛花,見過牽牛花結果嗎?
馬櫻丹不管被稱為「臭花」,依然開得好燦爛,原來她還有一個學名叫「如意草」,也許看得開,就會如意。
最後出場的,是玫瑰──TV只種能食進肚子的,玫瑰在這裡,不過是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