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完美主義

很多人以追求完美為傲。原來追求完美與心理障礙只差一線。完美主義是說一個人對事物的執著,若結果不如其願,則心不能放下,並隱然間將其所願美化,認為是需要的,應該的,美好的,必然的。當結果真的不能如願時,心中就會產生不安,負面情緒油然而生(包括失望、憤怒、怨恨、不平、焦慮等等)。更甚者或會引來不理性的行為,包括引致雙輸及仇恨的極端行為。由此可見,完美主義可說是人類的一種心理病。

完美主義就如魔鬼穿上不同的衣裳,常常以不同的面貌充斥在人類的行為中。大至極端宗教行為,如原教旨主義者;小至對一己,對家人,同事,伴侶 ,朋友的要求,往往因未能如願而引起不必要的不安、衝突及寃憎。

絶對完美的事物,本來就不存在於世間。但我們往往將對完美的追求合理化,認為非如此要求就等同未有盡力。但如果我們小心思考觀察,就會發現「盡力」只發生於事物的過程,而「完美」則在乎結果。事實上就算我們於過程中已盡力,還需受其他萬千因緣影響而成結果。若因結果未盡人意而產生不安情緒甚或負面行為,實未能如實地面對生活上的無常變易。如此來看,完美主義不單未能帶來完美,卻加添了生活上的不完美和苦難。

當我們答應自己或他人一件事,這只代表我們對未來的一個願望。當然我們盡力去達成願望是對的,但不等同我們一定做得到。執著一定要做得到與盡力而為只是一線之差。前者會帶來焦慮和缺乏安全感,因心中隱然感覺到無論如何,結果未必如願。一部份人因此未能放開自己,全心走入生活中,體驗生活中各種經歷,因潛意識中害怕結果未能如願而引致大失所望。叧外一部份人將個人(對完美)的執著,轉移到他人身上,變成對他人的要求,看不到其中的不合理性,並因此而產生人際關係上的障礙。

佛教教導我們「如實」地在當下中生活,並要求我們要「隨緣盡份」。「盡份」是指過程,而「隨緣」是指結果,就等同古語所云:「祇問耕耘,不問收穫」。概知我們盡力後當然希望有好的結果,但我們亦有智慧見到其他因素影響著最終結果。因此就算結果未如人願,我們亦能處之泰然,內心亦得平安。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