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對治習氣

近日有弟子來信提及學佛之後,當遇到解決不了的事情時,就會想起佛法及師父的開示,因此發心要去面對及處理難題,而不想好像未學佛前那樣用習氣去回應所有事情。她的來信主要是問及「如何對治習氣」?

什麼是「習氣」?

其實,「習氣」又會被稱作「煩惱習」、「餘習」、「殘氣」。是由於我們的思想及行為(尤其是煩惱)經常生起,由熏習故而成為習慣、氣分、習性、餘習、殘氣等,稱為「習氣」。在經中,佛陀就以收藏香的盒子作比喻,指出即使把香盒內的香取出,香盒中的香氣都會存在一段時間。這就恰恰比喻了雖滅除煩惱之正體,尚存習慣氣分。有些已證得阿羅漢果的聖人,雖已斷除煩惱,但仍有習氣,就好像火燒過的木,灰炭猶在,這是火力弱的緣故,不能令木灰飛煙滅。只有如佛那般,有一切智火能燒諸煩惱,無復殘習。[1]

阿羅漢也有習氣?

經中曾有不少有關阿羅漢雖已出離輪迴,沒有煩惱,但仍有習氣存在,就像上述的「灰炭猶在」一樣。當中的例子有如難陀淫欲習故,雖然得阿羅漢道,但於男眾與女眾同一場合分席而坐的情況之下,他雖然沒有淫欲的染污心,但仍是先視女眾,先與女眾說法。又如憍梵缽提因為累世為牛,故有牛業習,在飲食後常吐食呞,而被稱為「牛呞比丘」。

另外,有一位阿羅漢名為畢陵伽婆蹉,常罵恆河神為小婢。他的故事是十分有趣的﹕畢陵伽婆蹉因為患眼疾很久也沒有好起來,而且行動不便,因此每次托缽需渡恆河時,常會對恆河神大喊:「小婢,住!莫流!」河神就會趕緊將河水分流,讓他過河。時間久了,河神的心中甚不是味兒,覺得畢陵伽婆蹉不尊重她,便決定向佛陀投訴,指畢陵伽婆蹉實在太傲慢、無理。佛陀聽完,便立即著畢陵伽婆蹉向恆河神懺悔。畢陵伽婆蹉隨即合掌向河神說:「小婢,我向你懺悔,請不要生氣!」頓時惹得哄堂大笑,河神的臉瞬間漲紅,正待發作,佛陀即告訴河神:「你有看到畢陵伽婆蹉向你合掌懺悔嗎?他是真心誠意地希望你能原諒,可是卻仍喚你『小婢』。其實這是他的習氣,他並沒有輕視你的動機。因為畢陵伽婆蹉五百世以來都是生於婆羅門種姓的家庭,因為富貴而性情憍慢,常不把他人放在眼中。現在雖然藉由修行化除了煩惱,但習氣仍一時難盡,所以才橫生這種種的誤會!」[2]

如何對治習氣?

從上面畢陵伽婆蹉尊者常罵恆河神為小婢的故事,可見習氣之難以對治及影響之久遠。其實,要對付習氣,首要的當然是「決心」。對我們而言,這個「決心」即是懇切希望「脫離輪迴」的「出離心」。而修行人之所以害怕習氣,就是怕它會影響我們,驅使我們不斷生起貪、瞋、癡的煩惱,而不停造業(輪迴的因),而受果報(輪迴)。

第二,就是長養慈悲心,淨土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師曾開示「慈悲心」就是對付「習氣」最好的良方。其實,如果我們習慣生起「慈悲心」,我們就會常常有「能捨、願捨」的心,那麼,「貪心」自然就不會生起;如果我們習慣生起「慈悲心」,我們便會有「要令眾生歡喜、寬恕」的心,要愛護眾生也來不及,哪會要捨得惱害眾生呢?所以當我們常常懷著「慈悲心」,便不會讓「瞋心」生起;最後,如果我們習慣生起「慈悲心」,而不讓「貪、瞋」影響我們,我們便會變得平靜,那麼「愚痴」的心也就漸漸消除。


[1] 《佛光大辭典》「習氣」一條,頁4771。

[2] 典故摘自:《大智度論.卷二》,白話翻譯參考:http://www.ctworld.org.tw/sutra_stories/story367.htm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