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少善根福德」的下輩生者可否往生淨土?

「少善根福德因緣」的兩重意義

有讀者讀了上一篇文章後,得悉釋尊在《觀經》下輩生想文中教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心生歡喜,隨即生起一個疑問:「下輩生者既是遇惡凡夫,即是『少善根福德』的人,《阿彌陀經》不是說這些人『不可以』往生嗎?」

《阿彌陀經》是「淨土三經」中最短、流通至廣、影響至大的一部經典,其中釋尊確實明言:「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從字面來解,「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可以有不同的解釋,一者是指求生淨土者的根性或種性,但也可指其所作行業及所具的功德力用而言。

前者涉及個人的本質問題,意思是焦芽敗種,狗口長不出象牙,我等罪惡凡夫怎麼樣做,也不可以得生淨土。後者則是功德的本質問題,意思是只要我們能夠取得「多善根福德」,便可以得生淨土。


怎樣取得「多善根福德」而得生淨土

其實,釋尊已經隨即告訴我們,少善根福德的凡夫怎樣可以得生淨土,所以,提問者不用懷疑「少善根福德」的人「不可以」往生。《經》云:「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原來釋尊告訴我等「少善根福德」的人取得「多善根福德」而得生的方法,正是「執持名號」,別無他法!從上下文義,我們當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不單指個人的本質,也關乎功德的本質問題。如《觀經》下輩的遇惡凡夫,但能「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以此「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名號」,仍可蒙佛接引,往生極樂世界!


對照兩個版本的核心經文

玄奘法師曾翻譯《阿彌陀經》,名為《稱讚淨土佛攝受經》。對照鳩摩羅什翻譯《阿彌陀經》版本,我們很容易看出自己有沒有「別解」鳩師版本的意思,原文如下:「舍利子,生彼佛土諸有情類,成就無量無邊功德,非少善根諸有情類當得往生無量壽佛極樂世界清淨佛土。

「又舍利子,若有淨信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聞如是無量壽佛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名號極樂世界功德莊嚴。聞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繫念不亂。是善男子或善女人,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其無量聲聞弟子菩薩眾俱,前後圍繞來住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亂。既捨命已,隨佛眾會,生無量壽極樂世界清淨佛土。」

玄師意譯此經,讀起來沒有鳩師版本順暢,但其義清晰可見。一者:「生彼佛土諸有情類,成就無量無邊功德,非少善根諸有情類當得往生無量壽佛極樂世界清淨佛土。」生到極樂世界的有情眾生必須成就無量無邊功德,此因無量壽極樂世界是清淨佛土,非少善根諸有情類當得往生,如《經》云:「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

二者:「得聞如是無量壽佛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名號極樂世界功德莊嚴。聞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繫念不亂。」名號的功德不但是多善根福德,而且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任何眾生只要聞信名號及其功德,繫念不亂(即《阿彌陀經》所言的「一心不亂」)。一心繫念,是意業觀行的思惟工夫,念佛名號及其功德也。

三者:「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其無量聲聞弟子菩薩眾俱,前後圍繞來住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亂。」佛與聖眾來迎,住在人前,慈悲加祐,令命終者的心不慌亂、不顛倒,如《阿彌陀經》所言的「心不顛倒」。可是,不知何解有人把這段經文反過來理解,竟言:「我要念佛,念至有事一心,理一心的工夫,心不散亂,心不顛倒,否則佛與聖眾不來迎,不住在人前!」


畢命為期,誓不中止,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阿彌陀佛當知眾生臨命終時,為苦所逼,所以特前來迎,慈悲加祐,以光明神力,把地獄猛火化為清涼風,所謂「一切恐懼,為作大安」!此因「諸邪業繫,無能礙者」,自然令命終者不受業力障礙和牽引。這種因果關係,怎能本末倒置!

如果我們能正確理解《阿彌陀經》這段核心經文,不但可以釋除「少善根福德的下輩生者可否往生淨土」的疑惑,而且可以使我們安心以下生下品的身份,畢命為期,誓不中止,一向專稱,彌陀佛名,必得往生淨土!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