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廿一世紀佛教教育之展望 — 從比丘尼與女居士對香港教育的貢獻談起

2010 年香港比丘尼毗尼班
2010 年香港比丘尼毗尼班

佛法流傳世間超過二千五百年,佛家慈悲為懷,所宣流的法音解人困苦,利澤社群。廿一世紀社會變化複雜,如何推行佛教教育,令佛法的智慧和慈悲精神繼續弘揚,是一個值得思考和討論的課題。

回顧廿世紀,中國社經情況不穩定,香港是英國殖民地,在西方文化主導下,中國文化包括儒釋道都被視為社會進步的障礙,只能佔次位,發展絕無優勢,而且漢傳佛教改革尚在起步階段,再加上八十年代以前社會資源缺乏,生活艱困,因此佛教的弘揚和流傳並不容易。即使如此,佛教中有不少大德,不為個人名利、盡心盡力貢獻一生於弘法事業中,當中不乏女眾人才–比丘尼及女居士。

廿世紀投入興辦義學及教育工作的比丘尼與女居士

據高永霄居士憶述[1],廿世紀初香港社會失學兒童及街童非常多,不少法師及居士投入興辦佛教義學多所佛教義學,出錢出力,不遺餘力。例如香港佛教真言宗居士林於1930年在香港大坑道光明台開設,光明義學及光明夜校,由周慶覺女士擔任校長至1970年才結束。香海蓮社創辦人之一曾壁山居士於1932年創辦香海蓮社義學,並擔任校長,維持至1960年間才告停辦。曾居士為了紀念清末民初教育家陳子褒先生而於1923年創立崇蘭中學,擔任校長至1968年榮休[2]

何東爵士夫人張蓮覺居士發心於30年代初於銅鑼灣波斯富街創立寶覺義學及寶覺佛學社,令貧窮女童、孤女有學習機會,學生有百餘人,不但學費全免,她們更獲得食物充饑。1935年,寶覺義學遷往跑馬地東蓮覺苑新建成大樓,收留不少女童住宿,比丘尼亦能受教育。張居士擔任第一屆苑長,1937年去世後,由林楞真居士任第二屆苑長,令師生安然渡過日本侵華和二次大戰的艱苦歲月。獲政府資助後成為寶覺小學,後來又發展為寶覺職業女子中學及現在的寶覺中學等。

二次大戰後,大埔大光園慈祥法師目睹鄉村失學兒童甚多,於是發心於1945年在園中撥出祖堂三間作為課室,開設佛教大光義學,收容貧苦兒童接受教育,除了為學生供應免費書籍外,尚需繳交二元予政府,因此法師於園中種植作為學校經費,艱苦維持,之後發展為佛教大光中學。

九龍鑽石山佛教志蓮淨苑寬慧尼師於1948年在苑內的一塊空地創建佛教志蓮義學,惠及區內失學兒童,及後發展為佛教志蓮小學。此外,佛教慈航淨院之智林法師於1952年在沙田車公廟創辦了佛教慈航義學,及後發展為佛教慈航學校。

以上幾位比丘尼及女居士都將畢生精力時間投入於失學兒童的教育工作,對香港社會以及佛教界貢獻甚大,慈祥法師與曾壁山居士更先後獲英女皇頒授MBE榮譽勳銜,是為佛教界的殊榮。由此可見,不論男性或女性亦可擔當弘法利生的工作。

華人社會一直以來普遍存有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 直至70年代末香港社會的職業女性依然是同工不同酬。不過,自從1979年實施九年免費教育後,女性具備相同受教育的機會,其天賦與才能亦可以貢獻社會。

廿一世紀的社會特色

踏入廿一世紀,由於科技及資訊工業的發達,人類社會正式邁向一個新模式–全球化,除了整體社會的經濟效益得以提昇外,人類的文化及生活模式亦面臨重大的改變。社會學家Malcolm Waters
認為全球化現象可分為三個部份:包括經濟全球化(Globalizing economy)、政治全球化(Globalizing politics)和文化全球化(Globalizing cultures)[3]。在全球化的影響下,社會步入了一個不確定的年代,人類面對多元價值,有更多選擇,政治上有更多權利參與政事; 經濟上可享用更多不同種類日新月異的科技產品; 文化方面,人類面對多元化的價值觀。可是,人類的精神文明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在傳統道德價值觀和宗教信仰迷失的情況下,出現了不少價值觀混亂和個人道德淪喪的行為,佛教教育可以發展關顧心靈方面的強項,幫助大眾面對和處理人生價值的問題。

廿一世紀佛教教育之展望

近幾十年佛教禪修受樂於西方社會,腦神經科學研究指出,禪修可以改變和訓練人類腦部的功能,增加大腦左前額頁皮層的血液流動,減少抑鬱,提昇快樂指數,而且能減慢衰老的過程。面對社會大眾對關顧心靈的需求,佛教教育有很大發展空間,佛教團體應多聆聽和了解大眾的真正需要,適當運用資源配合社會的需要,開發不同類型的教育活動,包括正規或非正規教育的活動,例如兒童及青少年的培育、親子教育、家庭教育、婚姻輔導、家庭輔導,單親家庭服務等。

在推動佛教教育的過程中,應考慮吸納各方青年人才, 並廣納意見進行改革, 亦不應輕視比丘尼及女性的潛能。若能配合廿一世紀社會的需要,集合四眾力量推動佛教教育,佛法必能在社會上潤澤人心、大放異彩。


[1] 高永霄〈從悼念慈祥法師的示寂–談香港佛教義學的始終〉《香港佛教》476期,1999年,瀏覽日期:2010年4月20日,http://www.hkbuddhist.org/magazine/476/476_11.html

[2] 香港祟蘭中學大事記,瀏覽日期:2010年4月20日,http://www.sunglan.edu.hk/03-04/lancourt/index.htm

[3] Waters, M. (2001). Globalization. London: Routledge, pp.1-25.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