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藏傳佛教不僅是密宗

藏傳佛教於華人社會越來越盛行,經常聽到人們稱呼藏傳佛教為「密宗」,而把漢傳佛教稱作「顯宗」。

其實,漢傳、藏傳是從語言文化承傳分類,在漢語文化中發展出來的是漢傳佛教(漢語系佛教),源於藏語文化的是藏傳佛教(藏語系佛教)。

至於顯宗、密宗,則是從教法性質分類。根據宗喀巴大師《密宗道次第廣論》初品,顯宗專修六道四攝等成佛之因,屬「以因為道」;密宗的不共特點,則是在顯宗的基礎上,修習「本尊瑜伽」隨順佛果四種遍淨(即觀修處所、身相、受用、事業皆清淨,與佛無異),屬「以果為道」。由於須對根器不相應者保密,以免其誤解、誤用,故稱「密」宗。論中有云:「以隱密修而得成就,于非器境不為彼說,故名曰密。」

漢傳與藏傳、顯宗與密宗,是兩種不同的分類,彼此並不完全等同。

眾所週知,漢傳佛教的主體是顯宗,但漢文《大藏經》中也有部份密宗經典;古時漢地曾經依據這些經典發展出本土密宗,至今仍不乏修持者。當然,現今大部分漢傳行人都以修學顯宗為主,充其量只是持誦某些咒語作日課。由於不具足本尊瑜伽的身、語、意三任持(藏文khyer so gsum),僅僅持咒,嚴格上不算真正修持密法。

至於藏傳佛教,並非只有密宗,更包括了顯宗。認真的修行人,必須先修習顯宗,才能進修密宗。顯、密二宗,在藏傳佛教是一套完整的次第,並非兩個不同或對立的流派。

漢傳佛教的宗派,要麼尊崇個別經論而立宗(如尊崇《華嚴經》的華嚴宗、尊崇《法華經》的天台宗),要麼專修某種法門而立宗(如淨土宗專修淨土法門、禪宗專修禪法)。過去漢地的密宗,也是專修密法的派別,漢人或因此而總以為藏傳佛教是只單獨修持密法的一個「宗派」。

事實上,藏傳佛教各大派別,均視一切顯密教法為不可分割的整體。藏僧須學習所有重要的佛說經典及公認的具量論典,後者包括俱舍、中觀、唯識、律學、因明等,無一偏廢。修習顯宗多年後(格魯派一般需時19至21年,其他派別9至11年),方能正式進修密法。而在正修本尊瑜伽前,還需修習加行。加行即前行、準備功夫之意,分為共同加行與不共加行,前者即觀修暇滿難得、死歿無常、因果業力、輪迴過患,此等仍屬顯宗修法。(「共同」意謂顯密共法,而非密宗特有。)

建立先顯後密的次第,除了因為從顯教習得的出離心、菩提心等,同樣是密法的基礎外(出離心能攝一切修持入內道、菩提心能攝一切修持入大乘道,若缺少此二者,所修密法即非清淨佛法),更因為密法的修持是直接奠基於顯教的證德上。

密法儀軌的許多細節,如觀空、生起及收攝壇城,均有賴「性空緣起互彰顯」的定解,才足以如量觀修。正行時,通達諸法無我正見,同時自觀本尊,空慧與天身顯相於一心中和合無異(顯空無別),方可發揮密法最大效能,俱時成辦法身及色身親因。否則,即如《密宗道次第廣論》所言:「若不勤修通達空性之慧,唯修廣大方便(本尊瑜伽),亦必不能得佛色身。」

因此,藏僧正式修密前,需要飽學顯教。雖然部分上師為鼓勵無法作廣大聞思的在家弟子,謂一心修密已堪成就,但我輩應知此乃鞏固弟子信心之權宜方便,當自隨力聞思,認識佛法內涵,以增益密法修持。切莫誤會藏傳佛教純屬密宗,修密即無須學習顯宗。

※ 本文作者為香港能仁書院佛學研究中心客座助理教授,香港多個藏傳佛教道場之譯者、幹事、顧問等。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