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覺光長老開示念佛法要──讀《覺光法師文集》

果通法師編輯《覺光法師文集》
果通法師編輯《覺光法師文集》
1974年10月17日,覺光長老陞座為羅漢寺首任方丈。長老曾於此啟建佛七(圖片來源:《覺光法師文集》)
1974年10月17日,覺光長老陞座為羅漢寺首任方丈。長老曾於此啟建佛七(圖片來源:《覺光法師文集》)

偶有機緣借得一本1979年出版的《覺光法師文集》,馬上翻閱拜讀。全書收錄覺光長老甚多開示,包括釋論(《大乘起信論》詮釋)、法要(念佛法門)、論說(如響應白聖法師僧伽改革、對人道毀滅的看法等)、雜文(如法師悼詞)、講詞(活動講話)五大部份。題材廣泛,內容精闢,閱後不勝歡喜。

其中〈念佛方便法〉一篇,覺光長老指末法眾生惡業深重,深研教理則恐不能實行,專一禪修卻怕無法利他,唯有念佛一門,能同時自利利他。唯因這世間惡緣眾多,散心隨念,易生懈怠,難得實效,特提出十四點念佛指引。原文頗長,為方便讀者,謹撮要如下:


入室

《法華經》云:「入如來室,服如來衣,坐如來座。」如來室即大慈悲,如來衣即柔和忍辱,如來座者即一切法空。對於種種逆緣柔和忍辱,即戒;繫念慈悲,即定;觀外六根、內六塵皆空,復觀名利等世間法、慈悲忍辱等出世間法亦空,即慧。精進於戒定慧,心佛相應,乃念佛三昧之基礎。


觀念

觀念佛之念由心所生,念數雖多,後念無異初念,正如水波千萬,水體則一,故知所謂一念萬年、萬年一念,念佛一聲能滅億劫重罪。


實相

無論何境皆是假現,不離法界之性,而三世諸佛皆為心造,故可觀一切所見為阿彌陀佛,一切所聞為念佛聲音,娑婆世界為極樂淨土等。久而久之,與淨土越來越近。這樣以淨相取代穢相,是為有相;進而不執穢相淨相,謂之無相;最後無相亦無,與佛相應,即是實相。


隨喜

行者勸人念佛,或見他人念佛而歡喜讚嘆,均有功德;即使他人不屬佛念之聲,甚至罵我之聲,乃至鳥獸水風之聲,皆視為念佛梵音,視之為助緣而非障礙,歡喜隨喜,則能契入普賢願王。


念法

念佛方法,可以一心持名,也可按照《觀無量壽佛經》所載觀想,其中以追頂念佛、反聞念佛、數十念佛,最切實易行。建議隨力進行長期或短期閉關,盡量禁語,專注念佛。


策進

思維俗人為求欲樂、謀利、學習,尚且奮力而為,晝夜不捨,何況我為解脫六道眾苦,獲得無量快樂,更應發奮念佛,否則難保將來不會下墮地獄,經歷猛火、熔鐵、熱鍋等煎熬。


不捨

世間有為精進之法,都有生滅和間斷。念佛之相能被妄想所斷,念佛之性卻不然。正如水流之相能被土石阻礙,水流之性則不然。常存此念,佛則不滅。


降魔

修行期間,可能頓發覺慧,揮寫詩偈,但宜忍耐,以免起我慢貢高之魔;若見佛相好光明等,無須心生歡喜,以免失去正念。應該思惟此皆唯心所現,如鏡中像。


治妄

念佛時若生妄想,可想像五根已斷而無法運作,例如將分心於色(影像)時,想像眼根已斷,不能見色;或於妄念起時,觀想自己置身於七寶蓮池內念佛,離開此世間十萬億佛土之遠。


正念

妄想起時,不加遣除,覺知這是妄想,就是正念。正念生起,則妄想不遣自消。


釋疑

若念佛人一直未能見佛,不應憂愁,蓋因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只要心明空性,即使不見如來色身,亦與得見無異。


解行

修行先須理解通達,行持方不致出錯;但若把文字理解當作徹悟,不作實修,亦無作用。而理解通達,於實修時須掀除淨盡,不存胸中;空心念佛,方能相應。


被機

五濁惡世,眾生三毒十惡熾盛,非淨土不能救;其他法門雖能了生死,卻非今日之當機,故當專修淨土。


驗成

念佛之果為三昧(禪定),若如法念佛,功深至極,則見佛亦可,不見亦可。種種境界,人人不同,得之不可歡喜,亦不可宣露;喜則入魔,露則必失。

此外,長老於〈念佛三要〉中,提出念佛必須具足信、願、行。「信」是深信淨土存在、釋迦與彌陀教言不虛、依教奉行必能往生;「願」是確立離開此土、求生淨土的志願;「行」則以持念彌陀洪名為主,並行十善為助緣。十善為戒,戒能生定,定能生慧,此三無漏學能增加厭離力量。

〈念佛助緣──戒殺第一〉更進一步詳談念佛助緣,謂最重要的助緣莫過於五戒,五戒之中尤以戒殺為最。雖說一句佛號可消無量惡業,實乃指往昔所作,並非念佛以後的殺業不再相隨。若一邊造殺業、一邊念佛,縱使終生念佛不輟,臨命終時冤對齊現,顛倒紊亂,正念難持,亦將墮落惡道。何況不持殺戒,貪瞋痴慢無明不斷,亦不可能念佛至一心不亂。

不少人以為念佛法門淺陋,光是念誦佛號即可,其他甚麼都不用做,然從長老開示可見,念佛也有很多細節須要注意和修學,可謂發聾振瞶。雖然長老已闊別娑婆,但願其法語仍能繼續流傳,啟迪眾生。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