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話頭禪系列(四):話頭禪是反智抑或是另類學習?

(續上期)

很多人未知或未信宗教時,對宗教的認識,只限於:「宗教是導人向善。」有些親友抗拒宗教,理由竟是:「我一向行善積德,已是好人,不需要去教堂或入寺廟。」

昨天讀書會,法友請我們試用一字或兩字去介紹佛教。大家的回答不離「空」、「緣起」、「福慧」。以前在志蓮淨苑上趙國森校長的佛學基礎班時,他就教我們回答:「學佛就是學佛的智慧和慈悲。」佛教徒大都強調佛教的特色不像很多宗教只以慈悲或信仰為中心,更重視智慧,正如東蓮覺苑苑長僧徹法師在課堂上一再提醒學員:「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並未足夠,還需自淨其意,才是諸佛教。」

可是有些佛教的經典或修行方法,卻又像反智!

如果大家讀過《金剛經》[1],不知會否如筆者當初一樣奇怪經文完全違反了邏輯?尤其知道很多外國人喜歡此部經,真難想像他們一向推祟科學思維,如何能接受經中一再重現的獨特語言句式: 「(佛)說……即非……是名……」

「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修行方法如像話頭禪,更教人迷惑!

這次在台灣法鼓山本山舉行話頭禪七,有一位青年在第三天或第四天集體小參時,很懊惱地告訴法師:「今次很糟糕!不但用不到方法,連平時常用的數息、止觀全都像失掉了。」法師鼓勵他:「話頭禪是一種很特別的方法,教你要放棄以前其他方法,這是一種新的體驗,你開始時不適應是很正常的,但是它有很大的威力,你試試留下練習它吧。」可惜青年最後還是決定離開。

台灣祖師禪林果如法師指出:「『話頭』的用功方法有異於其他法門,乃至於學佛的態度,以過程來講完全是背道而馳。[…(其他)]聞思修一步一步有階級可踏,[…]這樣依序而修行是佛陀所教示的,…但祖師的話頭禪是要我們一切心行施力全部放捨,一切的相徹底丟掉,直達真正清淨的本體。起初看起來是有用功的法,最後這些法要全然不見,否則不算真正進入話頭的功能處。」[2]

很多人都難捉摸話頭禪,筆者猜想因為這方法推翻了現代人慣常的學習概念和方法。

我們從小就被教導學習是「加」法,以多為尚。無論知識或經驗,都是積聚越多越好,因此有人會去背字典或背棋譜,寫論文要找很多權威的著作為支持,寫文章也要多引經據典。擁有絕佳記憶力是最為人所推崇的,就算是練習,往往也是為了幫助加強記憶或加快運算的能力。這樣發展下去,怪不得有人很悲觀地想到人很快便會被AI 淘汰,誰會比電腦擁有更多的記憶體及更快的運算速度?

法鼓山常展法師在上星期禪坐共修後開示:「聖嚴法師教我們學僧禪修時,指出這是『減』法。坐禪時不要有期望,不要太多想法或比較,不要懷緬過去好的經驗,也不要希冀好的境界快些到達,只要當下好好運用方法,(水到渠成)。」

話頭禪所用話頭的好壞標準在於最好是不能衍生出任何意義,則不會引起我們去找答案。如果我們以為找到答案,立刻便要拋掉,因為見性那不是文字或概念可以描述的,是要離言的。參話頭不是想獲到一個標準答案,而是令我們處於長期疑惑的狀態,那一種疑惑,不是不相信參話頭,不是懷疑佛或祖師大德的推介,而是急切想知道如何解脫生死煩惱。

禪修種種方法,都是為提供我們一條船,我們不要在船上堆積貨物,才能輕舟渡過萬重山,甚至到達彼岸。

(待續)


[1] 「金剛經用雙遣雙非的方式來闡述實相,讓人就著這種否定的語言離開語言,理解到言外之意,即言語所標示的實相,同時也避免言說所產生的執著和障礙。」妙法:金剛經的人生智慧(一)(出處︰香港佛教月刊538期)

[2]果如法師:禪關策進講要 (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台北)p.276。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