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不安的年代,安心的妙方──明就仁波切訪談記(一)

明就仁波切於佛門網訪問中分享快樂之道
明就仁波切於佛門網訪問中分享快樂之道

這是一個不安的年代,物質氾濫、壓力爆炸,「快樂」與人們若即若離、似有還無。加上近年世界各地發生了許多災難,遠的如台灣、美國風災;近的如日本、雲南、紐西蘭地震。不僅造成現實的人命損失,更衝擊了許多弱小心靈,動搖了人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詠給‧明就仁波切(Yonge Mingyur Rinpoche)是著名的西藏禪修大師,更是著名的「快樂大師」。眾所周知,他早年曾患驚恐症(panic disorder,恐慌症),靠自己禪修治癒;後來被美國大學的高科技儀器測量到禪修時腦部快樂指數大增,《時代雜誌》遂稱他為「世上最快樂的人」。以他的經歷和「成就」,相信能夠針對時局提出獨到的建議。難得他在三年閉關修行前到港,筆者特地拜訪了他。

努力當下

我們首先由近期的天災談起。

有些人認為天災頻仍,與眾生的所作所為(業)有關。明就仁波切指出,佛法相信因果,因(主要條件)加上緣(次要條件)就會產生果(結果)。有些因果關係是個人的(別業),有些則是集體的(共業)。例如各人不同的財政或心理狀況是別業;你我共處一室、看見相同的東西,就是共業。

仁波切繼續解釋,所有事情的發生,都可能源於從無始以來多生多世所積集的因,以及現在直接造作的因。前者導致的業障,不容易改變;後者引致的問題則較容易解決。日本、中國等地的天災,可能是過往生的業因所致,也可能是現世的因素所致。我們無法知道哪件事情是出於哪類原因,但最重要的是現世。

不論發生甚麼事情,事情都已經發生了。正如當年許多人問佛陀關於前生、宿業或世界起源的問題,佛陀比喻說,正如一個人在森林被毒箭射中,不應只顧四處尋找箭從何來、何人射箭、為何射我,否則只會毒發身忙;應該甚麼都不想便馬上拔掉毒箭──專注當下的問題。若問題有解決辦法,你無須擔憂;若無法解決,你擔心也沒用!

我們的人生就像大海波濤般起起落落,無常不定。明白生命本質如此,則無論甚麼問題都可以坦然接受。然而,接受不等於放棄。我們擁有智慧、能力、慈愛、善巧,可以盡力嘗試解決問題。

「千萬別輕言放棄!」仁波切很強調這一點。

認清事實

災難中的受害者及其家屬,於悲劇過後往往難以平伏情緒,形成「創傷後壓力疾患」(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大大影響日常生活。而明就仁波切7、8歲時所患的驚恐症,某些症狀如飲食失調、害怕與人接觸、內心經常忐忑不安等,與PTSD很相似。因此,仁波切也可算作半個「過來人」,其經驗可能會對PTSD患者有所啟發。

仁波切謂,人們都相信人生應該是好的、世界應該是美的,當發生了一些事情,動搖我們的信念,內心便會變得抑鬱、不安、恐懼,失去希望及自信。佛法認為,許多問題都是源於我們沒認識到事物的真正本質,期望與事實不符所致。

事物的真正本質有兩個層面──相對實相及絕對實相。相對實相就是無常,因為一切事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為因果的。若明乎此,提早預期生命中出現不幸事件的可能性,慘劇發生時則不會過份憂傷。正如佛陀所言,明白苦就是解脫苦的最佳方法;若不了解苦,苦便會被誇大。

於絕對實相層面中,世界一切都是美好的,我們和自己內在的佛性同樣美好。因為我們全都擁有智慧、慈悲、大愛、善巧、能力等,不論外在情況多糟糕,這些內在的基本優點都不會改變。

簡言之,如果一個人能接受相對實相中世事總有起落、總是無常不定,但同時明白無論如何,絕對實相中永遠都是美好的。那就不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看穿問題

單一災難事件之所以演變為世界性的問題,乃因除了當事人外,現在連普羅大眾也可能受繪影繪聲的傳媒報導影響,代入受害者的角色,出現「替代性創傷」(vicarious traumatization)。

仁波切建議「替代性創傷」患者嘗試三種禪修方法。第一種是覺知──把意念專注於頭頂,再慢慢下移,讓意念「掃描」全身一次。覺知好比明燈,譬如你進入一間充滿家具和美食的房子,卻沒有燈光,房子內的東西只會讓你碰撞受傷,反而成為禍根。若你亮起燈光,燈光雖然不會改變房子,卻會令其變得清楚。當你看清問題,便可能擺脫了問題。正如你在山中時看不見山,當看到山時,表示你已離開了山。

第二種方法是慈心禪。

第三種方法是,思維問題並非真正存在,而是由自己的思想製造出來的。當然問題可能有少許成份是真實的,但其餘很大程度上都是自心的想像。明白這道理,自然放下問題。

以上三種方法,可任擇其一,反覆練習,待厭倦時便轉用另一種方法。(筆者按:仁波切在此的簡介,可能不足以讓初入門者完全掌握禪修技巧,請前往各大道場學習。)

欣賞自己

專家指由於生活壓力,部份城市人心理健康較差,甚至患了情緒病(emotion disorder),所以才這麼容易受災難報導影響。

仁波切對此表示同意,並補充說這是因為人們不懂得欣賞自己早已具備的優點。我們有很多美好的內在特質,而外在的條件也比過去改善了許多,現代人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困難都較少。可惜,我們不懂欣賞這一切,反而變得更貪婪。

如今我們面對全球經濟危機,正是因為人們越來越貪心、自私、急功近利,經常互相比較及競爭,引發不滿足感及壓力,容易罹患心理病。若我們能認識自己擁有甚麼,抱持欣賞態度,身心都會更健康。若一直追求更多,根本不可能永遠有「更多」;處之泰然,反而能得著更多!

快樂,就在心中

除了壓力外,另一令人們心理不健康的原因,可能是人際關係疏離。人們好像很多機會接觸,卻仍覺孤獨。

仁波切也認同人際關係疏離是一個問題,但這問題背後的癥結也是我們的心,而非外在環境。若明白快樂源自內心,則何時何地、任何情況都會快樂。若從外界找快樂,快樂便會像股票市場一樣時起時落。把問題歸咎於外界,怨天尤人,則永遠都會有很多問題。

仁波切分享其個人經驗:「我小時候患上驚恐症,但我把驚恐症用作禪修的所緣(專注對象),於是驚恐被轉化為快樂的因。同樣地,我們也可把任何問題轉化為快樂的因。真正的平靜、智慧、慈愛早已具足,只待我們發現。」

世界末日?

天災人禍頻仍,日本爆發牽連甚廣的核危機、天氣反常、臭氧洞越來越大……國土危脆,令某些人對「世界未日」議論紛紛。

「我去閉關正是因為世界末日啊!」仁波切語出驚人。

「哈哈哈~不是這樣的……」他大笑後繼續說,某個古老民族的陰曆曆法算到2012年便沒有了,加上電影的渲染,令部份人擔心2012世界即將終結。然而,世上其他民族的陰曆曆法還一直算下去,何況曆法中一個時間單位的完結,不過是意味著另一個時間單位的重新開始罷了。

「因此,你不用擔心來年便會死。」仁波切笑道,世界當然是像股票市場般時好時壞的,但我們坦然接受,這便是無常,沒啥大不了。股票市場有上有落,所以才有生意可做;生命有起有跌,所以才多姿多采,所以才有很多東西可以學習。問題可以成為你的老師,甚至你的好朋友。

明就仁波切彷彿是快樂的代言人。他言簡意賅,直指問題核心,從其經驗中自然流露出應對良方,相信頗值得讀者參考。若您想更了解這位「世上最快樂的人」,請繼續留意佛門網,本訪問的續篇將於稍後發表!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