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五會念佛 都巿中的心靈交響樂

「噹……」七月某個星期六的下午,悠揚而莊嚴的磬聲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堂裏迴盪著,加上僧眾們此起彼落的念誦聲,瞬間讓人身處在寧謐與安詳的氛圍之中。大堂兩旁的樓梯上坐滿了幾百位觀眾,在此刻竟全都不發一語,靜靜的欣賞著。能夠在煩囂鬧巿中的一角聽著磬漁梵唱,讓都巿人別有一番體會。

進念.二十面體與東蓮覺苑合辦五會念佛宗教音樂賞析系列活動,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堂裏響起一片磬漁梵唱,為都巿人帶來寧靜祥和的氛圍。
進念.二十面體與東蓮覺苑合辦五會念佛宗教音樂賞析系列活動,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堂裏響起一片磬漁梵唱,為都巿人帶來寧靜祥和的氛圍。

充滿藝術感

東蓮覺苑與進念.二十面體劇團自2008年起開始定期合辦宗教音樂賞析系列活動,今年適逢東蓮覺苑成立八十周年,便以淨土宗的念佛法門之一——五會新聲念佛作唱誦示範。甚麼是五會念佛﹖主持的東蓮覺苑苑長僧徹法師指,五會就是五段不同音聲和緩急的佛號,以此表達念佛當下一刻的心情﹕「五、六十年代,曾駐錫澳門功德林的觀本老法師,根據祖師及唐代法照大師承傳下來的真聲念佛,加上其對樂理的認識,把舊有的念佛方式調節,改成五會新聲念佛。」

念佛是淨土宗的修持方式。僧徹法師指,佛號「南無阿彌陀佛」中,南無二字即歸命或皈依之意;阿彌陀佛以自己的願力成就了一個西方淨土,所以其聖號就有無量光、無量壽之意。佛教著重感恩佛、法、僧三寶,在念佛時應憶念阿彌陀佛成就淨土的殊勝功德。《阿彌陀經》亦指出,念佛可去除我們的煩惱,並在念念之間培養出離、平等、清淨的心。

僧徹法師亦稱,五會是指五段唱誦阿彌陀佛聖號時的音調變化﹕「我們念『阿彌陀佛』為四字,念『南無阿彌陀佛』為六字;在唱誦中的第一會,用二音作陰陽的唱誦,即只有上下音;二會用七音念六字,音域的變化會大一些。」首兩會仍然完全依照真聲念佛的編排,從第三會中才見到觀本法師的新編排﹕「第三會用七音唱誦四字;第四會用二十個音節唱出『阿彌陀佛』四字;第五會則只用一個音節唱『南無阿彌陀佛』以收板作結。」難怪當天的觀眾之一、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在大專教授音樂的羅明輝老師大讚五會念佛充滿藝術感﹕「這些聲音給人帶來安靜的感覺,念的字雖然重複,但從四字到六字的快慢音調都有起伏和變化。雖不是身在寺院,但明顯和流行音樂帶來的情緒刺激完全不同。」

東蓮覺苑苑長僧徹法師指出,近代觀本法師在淨土宗祖師法照法師的真聲念佛基礎上加以調節,創作了五會新聲念佛。
東蓮覺苑苑長僧徹法師指出,近代觀本法師在淨土宗祖師法照法師的真聲念佛基礎上加以調節,創作了五會新聲念佛。

新舊交融的念佛演出

能讓宗教和藝術出現有機的結合,一切都是來自進念.二十面體的一個構想,當時劇團的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胡恩威認為,藝術在西方世界一直都需要加入靈性的元素,讓作品得到提升;同時,宗教的義理很多時也以藝術形式去感染人。然而近代卻傾向把藝術和宗教分開,兩者少了很多交集,劇團希望讓兩者有交流和溝通的機會,這便是2007年首演的多媒體劇作《華嚴經》的緣起。

有份參與《華嚴經》演出的進念助理藝術總監陳浩峰憶起當時的情況,他們參加了很多講解課和工作坊,了解淨土宗的法脈和《華嚴經》的境界及義理,又在法師帶領下到圓通寺體驗禪修,以了解和體會經文的深意,他從中發現「佛經除了念誦,還有很多藝術特色和形式。」他舉例,法會時各人的裝束、帶領節奏的法器及法師帶領唱誦時的一舉手一投足,這些元素在他眼中,都和現代的音樂演出很像。他感覺儀軌就像音樂會的內容鋪排,有開始、主體、尾聲等起承轉合,合作過程中法師也對唱誦中五段人聲的融合、男女眾聲音的比例均衡等方面提出意見,以達最好的效果,足見其一絲不苟。

進念的駐團演員楊永德則認為,首次演出《華嚴經》時,最初只是跟著法師的唱誦,到後來熟練以後卻有微妙之感﹕「唱的時候,呼吸身體和合的一種狀態,毛孔有種震盪,是很特別的感受。」

再度演出《華嚴經》時,進念和文化中心成了藝術伙伴,大家希望能再做些教育性質的活動,就定期在大堂處由法師作唱誦示範,和東蓮覺苑的往來更見頻繁。從待人接物上的相處,兩人都感覺法師沒想像中的嚴肅,反而有時很風趣,有修持但是從容不迫、平易近人,從接觸中更引發很多哲學性的思考,陳浩峰笑言﹕「原來法師都可以去星巴克!然後回頭想想,為甚麼不可以?」

投入念佛 傳統再現

兩人並不是佛教徒,卻把這些熏習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楊永德曾參加一行禪師的一日禪,平常也會讀讀《心經》,他從中體會﹕「找回自己,留意自己走每一步的感覺,觀察自己和身邊的人的關係。」直言演出《華嚴經》後,讓他懂得如何面對情緒生起,事情發生時,不會立即反應,會退一步想想。旁邊的陳浩峰也有類似的經驗﹕「剛才到現場時塞車,會開始想想為甚麼會心急。」

兩人笑言,進念.二十面體早期的作品,很多時候也被認為很有宗教感覺﹕「其實我們只是回到一個很基本的動作,如不停的踱步,然後再從基本中發展其他可能性。」在陳浩峰眼中,藝術的本質是在認識自己後,才能與外在的東西産生好的互動。也是歌手的他直言兩者有契合之處﹕「如五會念佛中,念阿彌陀佛雖是重複同一句,但其實在變奏,過程中,讓人身心都有投入感。」他認為藝術和宗教的關係其實很密切﹕「宗教與藝術都需要聞、思、修,且大家都在互相影響和承傳中。」

香港文化中心大堂的兩條樓梯坐滿了觀眾,但大家都不發一言,靜靜地欣賞五會念佛的唱誦。
香港文化中心大堂的兩條樓梯坐滿了觀眾,但大家都不發一言,靜靜地欣賞五會念佛的唱誦。

作為五會念佛活動的司儀,楊永德認為,透過認識五會念佛,讓他了解當中的歷史和淵緣﹕「讓失傳了的東西再發展,從古代五音到傳統戲曲,本身是音樂家的觀本法師發展出能讓一般人認識到的曲譜。」

「用文化空間去講一些宗教藝術特色濃厚的東西,這對藝術團體來說是比較有意義的。」陳浩峰指出,活動除了講解之餘,也有聲音與視覺上的環境示範,充滿了啟發心靈的感染力,為活動添上藝術感受。本周日(8月30日)會有第二回的五會念佛暨三時繫念,快來體驗這個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堂舉行的摩登法會吧﹗

《五會念佛II暨三時繫念》
主辦﹕進念.二十面體
日期﹕2015年8月30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3:00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堂
主持﹕釋僧徹法師
唱誦﹕法雨精舍眾法師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