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佛詞碑】之無遮大會

玄奘法師西行求法,回歸東土時曾參加了一場盛大的「無遮大會」。
玄奘法師西行求法,回歸東土時曾參加了一場盛大的「無遮大會」。

上文提到梁武帝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以佛法治國並入寺出家為僧的皇帝。除此之外,梁武帝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舉辦「無遮大會」的人。

何謂「無遮大會」?讀者諸君請勿想入非非。

「無遮大會」出自梵語Pañcavārṣika,音譯為「般闍於瑟」、「般遮越師」、「般遮婆栗迦史」等。《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的解釋是:「由帝王所施設的一種大齋會。因聖凡、上下、賢愚通聚而無間,故名。」

簡單地說,無遮大會是佛教舉行的一種廣結善緣,設食供眾的大齋會。任何人都可以參與,當中不分貴賤、僧俗、智愚、善惡,人皆一律平等對待。因為是兼容並蓄,無所遮擋,無所妨礙,來者不拒,不設限制,所以稱之為「無遮」。

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時期,佛教大盛,南朝梁武帝蕭衍是位吃齋念佛、極力倡導佛法的皇帝,曾四次捨身到同泰寺(今天的南京雞鳴寺)當和尚。據《梁書•武帝本紀》載,梁武帝「輿駕幸同泰寺,設四部無遮大會」。時為公元529年,梁武帝於同泰寺設無遮大會,據說是因為當年京城金陵(今南京)發生瘟疫,皇帝大發慈悲,向「四部」(即僧、尼、善男、信女)設食供眾,借此廣度眾生。

這便是中國歷史上所記載的第一次無遮大會。一百多年後,唐代的玄奘法師也參加了一場盛大的無遮大會。

玄奘法師於《大唐西域記》中有云:「(古印度)五歲一設無遮大會」。據說玄奘法師在天竺成功求法準備回歸東土時,便曾參加了由戒日王(當時的印度國王)所舉辦的「無遮大會」,時為公元642年。戒日王十分敬仰玄奘,特意在首都為他舉行無遮大會,來自全國的二十多個王公和成千上萬的高僧與修行人慕名而至。這是一場辯論形式的無遮大會。在大會上,任何人都可以對佛理佛法抒發己見,只要得到公眾認可,就會成為法會之主,從而成為宗教界領袖。參加大會的眾人,都是帶著要向玄奘提出挑戰的想法而來的。

大會歷時數周,由玄奘宣講大乘佛教教義,只要有人對他提出的論點有所懷疑,進行辯論並能把它駁倒,玄奘便要向眾人謝罪。最後,玄奘引經據典,侃侃而談,把所有問題都迎刃而解,贏得眾人讚賞,更因而獲得了「大乘天」的尊號。

玄奘還受邀參加了另一場更大的佛教盛事,那是五年一度的與眾生結緣的無遮大會。大會一連七十五天,在恒河北岸舉行,戒日王在大會期間宣揚佛法,供養一切諸佛,同時布施大量財物予所有與會的僧人、外道以及貧苦大眾,為數達五十多萬人。

無遮大會後,玄奘聲望更隆,他向戒日王請辭,戒日王多番挽留,但玄奘去意已決,最後啟程歸國。

時至今天,「無遮大會」的涵義已有所變質。取而代之者,水陸法會也。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