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你可有勇氣來照鏡?《無我境界的人際關係》讀後感 (一)

甚麼人喜歡照鏡?相反地,甚麼人害怕鏡子?答案通常與美醜及自戀有關,後者更涉及勇氣和智慧。

最近多用手機自拍,看到髮型分界,才察覺我們看到的自己,其實和別人看到的,竟是左右相反;因為我們看得最多的自己是鏡中人,還一直以為那是真正的我!同樣地,大家會否慨歎別人認識不到我們真正的面目?我們又是否真實地知道「自我」呢?

如果初讀日本僧侶作家小池龍之介的書《無我境界的人際關係》,相信很多人會如在鏡中看到自己醜陋的面目,有點難受。但是只要有勇氣去面對,卻是解除人際關係中常遇之壓力和煩惱的第一步。

作者先從多角度分析大眾的「自我」。他指出:「觀察周遭就可以知道,無論男女老少,全都渴望有人聆聽『自己』的聲音。」為求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卻一方面先克制想要討論「自己」的欲望,另一方面假裝善解人意地傾聽他人無聊的說話。「為了討人喜歡而勉強自己,(知道如果)任意展現自我,就得不到任何人的接納」,沒有察覺「心口不一的塑造形象,不過是在說謊」,即「思緒和行動會分裂」,「兩個互相矛盾的思緒是在潛意識發生衝突,因此會不知不覺地成為巨大的壓力源」。

他又看到世人的苦惱,就算「討人喜歡,也會覺得受到認同,可是心裡總是會隱約覺得:『可是那並不是真正的我』」。他舉例一位對自己的外貌沒有自信的女士做了整容手術後,就算受到歡迎,還是悶悶不樂,因為她覺得「別人喜歡的終究是我的臉,真正的我還是沒有人愛」。

他揭發世人最可笑又最可憐的行為:總想要他人接受「真正未經修飾的自己」,尤其「隨著彼此的關係愈來愈親近,開始覺得輕鬆自在時」,我們「逐漸減少溫柔,慢慢不再客氣,給對方的誇獎日益變少,也漸漸不再配合對方⋯⋯」,最可怕是「想要暴露(自己的)黑暗面」,而且往往是以「戀人或家人等最親近、也最重要的人」作為發洩的對象。

那些黑暗面「也許是負面情緒的累積,也可能是勉強對方去做不想做之事的支配力,或是會為細故勃然大怒的性格」。作者提醒大家正面解釋對方發出的訊息,以慈悲心對待:「啊,好可憐,為了得到認同而承受這麼大的痛苦。好了,沒事了」。

作者不同意大眾產生對真正自己的錯覺,總以為「見不得人,必須繼續隱藏的黑暗面才是『真正的自己』」,那「不過是『貪、嗔、癡』三毒」。一般人又認為只有兩種解決方法:粉飾外表或請別人接受。作者直斥那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必然都會以失敗收場」,唯有清理和改變黑暗面才是正道,「以後就算顯露出自我,也不會發生危險」。

至於如何真正地清理,加以消滅,而不是壓抑、粉飾、說謊等做法,將來有機會再談吧。

(待續)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