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唯除五逆,誹謗正法」──真的不能念佛得生淨土,今生往生無份了?

為救度十方眾生,阿彌陀佛曾發了四十八大願,並成就了西方極樂淨土。其中第十八願中,阿彌陀佛誓言:任何一個眾生只要信受我的救度,願求來生我國,上盡一形,下至十念、十聲;若我不能使他往生我國,我不成佛了!

《無量壽經》的第十八願願文如下: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本來這個願很偉大、了不起,又簡單,很易懂;但當讀到最後八個字,則各人的理解不同,以致感受也不同。

當我第一次讀此願時,以「局外人」的心態來評審,覺得阿彌陀佛善惡分明,不予逆謗惡人得生彌陀極樂淨土,是公平和合理的。我又立刻反省,自己今生有沒有犯下五逆,謗法之罪;我安慰自己說:幸好,應沒有犯嘛!又想:我要警惕自己,不要犯此重罪,否則往生無望。以上是我等凡夫對這八個字的理解。

但我看過《觀無量壽經》的下生下品文後,提及此品之惡人曾犯五逆罪,最後也可以「稱佛名故,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蒙佛來迎接引,亦可得生。當時,我一時摸不著頭腦,兩經似有相違,究竟可以得生,還是不可以得生呢?

曾有一位佛教朋友告訴我說,他們犯了「五逆謗法」,恐怕不能念佛得生淨土,今生往生無份了,現在只能努力地拜懺,消業除障,冀望來生再求生淨土吧!我對着他支吾以對,只好勸勉他不要放棄,尚有一線希望,大不了住胎十二劫!

話雖如此,但《無量壽經》的第十八願願文及《觀無量壽經》的下生下品文似乎有矛盾,(我是深信佛語的人,佛說一定是對的,只因自己障深慧淺而不理解而己),前面的「唯除逆謗」及後面的「稱名得生」有何啓示呢?

近年來,有幸讀到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釋下生下品文之前有一對極具啟發性的問答,如下:

問曰:如四十八願中,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不得往生。今此《觀經》下品下生中,簡謗法,攝五逆者,有何意也?

答曰:此義仰就抑止門中解。

如四十八願中,除謗法、五逆者,然此之二業,其障極重,眾生若造,直入阿鼻,歷劫周慞,無由可出。但如來恐其造斯二過,方便止言:「不得往生」,亦不是不攝也。

又下品下生中,取五逆、除謗法者,其五逆已作,不可捨令流轉,還發大悲,攝取往生。然謗法之罪未為,又止言:「若起謗法,即不得生」,此就未造業而解也;若造,還攝得生。

雖得生彼,華合逕於多劫。此等罪人,在華內時,有三種障:一者不得見佛及諸聖眾。二者 不得聽聞正法。三者不得歷事供養。除此以外,更無諸苦。《經》云:「猶如比丘,入三禪之樂」也。應知。

雖在華中多劫不開,可不勝阿鼻地獄之中,長時永劫受諸苦痛也。此義就抑止門解竟。

從抑止和攝取兩個方面的取態來看,中肯持平,既顯彰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悲心弘願,亦不違諸佛聖教,皆勸眾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釋尊在《無量壽經》卷下以大篇幅,廣說「五善五惡」,勸誡凡夫眾生厭穢欣淨,先說三毒 – 貪欲、瞋恚、愚癡之苦惟,再教誡五惡──不仁、不義、無禮、無智、不信之痛燒,都是針對未了生死的六道凡夫眾生,與第十八願願文「唯除逆謗」之意,同出一轍,更凸顯彌陀淨土法門,本為凡夫,是以凡夫為本,不干聖也。

換言之,第十八願以罪苦凡夫做為救度的正機,而不是以聖人為救度正機。因為,如果以聖者為救度對象,就不會說甚麼「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三賢十聖的菩薩對佛法有正信、正知、正見、正解、正行, 怎麼可能造五逆、謗法重罪呢?

只有六道凡夫才有機會犯下五逆謗法的重罪,所以,阿彌陀佛事先抑止說,但同時又說明所有六道凡夫實在都曾犯下五逆謗法的重罪,故至今仍未了生死,流轉六道。因此,阿彌陀佛在第十八願最後的八個字:「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實在呼喚我等六道凡夫眾生:你們正是我的救度的對象,這個大願是我為你們而發的,為甚麼你們說往生無份呢?

「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是淨土宗「本為凡夫」的經證來源。試想,阿彌陀佛若只發願救度、攝取、接引一部份眾生,他的慈悲心就不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了,怎能成就佛的「為物身」呢?又,阿彌陀佛若只能救度、攝取、接引一部份眾生,他的能力就不能滿眾生一切願,他怎能成就佛的「實相身」呢?

我們不宜以凡心測佛心,以世法論佛法。阿彌陀佛的救度是無條件的,主動及平等的。善導大師說阿彌陀佛的救度有「三不問」:不問罪福多少,不問時節久近,不問時處諸緣。

善導大師在《往生禮讚》云:「彼佛今現在世成佛,當知本誓,重願不虛,眾生稱念,必得往生」,因此任何一個眾生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必得往生。念佛往生,人人有份!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