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放牛、趕牛!談《雜阿含經》中之馴服心牛?

小時候,父親神來一筆,為家裏找來了兩頭牛,據他說目的是為了「吃草」。可是老家近四甲的土地,再怎麼費盡牛力也是徒勞無功,比較像是父親欲透過牛隻來訓練我們姐妹幾人體力及耐力。父親當時故意不為牛隻穿鼻孔,只是形式的在牛頸掛了一條繩子,再綁著一條長長的繩子,自此也就開始了我們的放牛童年。後來才知曉穿了鼻孔的牛會比較聽話,不聽使喚時只要拉一拉穿著鼻孔的繩子,疼痛會使它乖乖聽話。

我們每天的工作就是為牛隻更換不同的地點吃草,將繩綁在不同的椰樹幹上,這時候卻是牛兒自由奔放的時間,往往只見牛在前面跑,人在後頭追。它不想被安排,喜歡自己選擇地點,尤其是大老遠看到喜歡的芭蕉葉,就會使勁的往目標奔馳。當然我們沒有一次成功跑得過它,也沒有一次可以拉得動它,看似簡單的放牛吃草,卻都是在較勁及賽跑中渡過,常常累得我們手臂酸痛,雙腳發軟。有形的牛與無形的牛,哪一種比較容易制服呢?若根據佛陀在《雜阿含經》第1169經中所說,應該是無形的牛比有形的牛更加難以馴服。

經中說到,當修行人的六根接觸外境時,內心若生起貪、瞋、痴等不同的欲念,當下就應升起警覺心,調伏這些不好的心念。也應該清楚如果繼續放任這樣的心念馳騁,就如走入一條佈滿荊棘、恐怖、危險重重的邪路上;而這樣的路,不該是修行人所走。比如一處即將收割的稻田,守田人必須戰戰兢兢,時刻提高警惕,慎防牛隻闖入田中,糟蹋破壞即將成熟的稻穀。一旦發現牛隻的蹤影,必須馬上使用各種方法驅趕,如果牛隻一而再的想闖入稻田中,守田人也必須不厭其煩的繼續驅離牛隻,勤奮守護稻田,直至牛隻不敢再靠近稻田。調服我們的心,就如驅趕牛隻一樣,要隨時警覺守護,一而再的告訴自己,應該厭離佈滿荊棘障礙的邪路。漸漸的心如被制服的牛,一旦妄念生起,很快的能將心安住,不任妄念擺佈牽引。

我們想要認識境界必須透過六根,而不可避免在認識境界時,身心自然而然就會有喜怒哀樂、憂悲苦惱的反應。既然免不了與境界接觸,此時守護根門,懂得驅趕牛隻,避免牛隻踏損田園,這一塊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另一方面,精進不懈的毅力能讓我們一而再,再而三不厭其煩的驅趕牛隻。紛紛攘攘,物欲充拆的世間,誘惑的強大力量與日俱增,希望你我都學有一招半式驅牛趕牛的方法,守護好自己的心田。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