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正見正信正行的覺醒之路

芝加哥大學對畢業演講的講者邀請向來講究,傳統多以大學的教職員主持,絕少向外邀請。去年打破傳統,加入Class Day畢業慶祝日,請來《紐約時報》的著名專欄作者David Brooks。講者是芝加哥大學(以下簡稱「芝大」)的畢業生,演講內容有兩個重點:一為芝大教曉他受用至今的道理;二為芝大沒有教而要自己學習的東西。有別於一般充滿正能量的畢業演講,他的演辭體現了芝大學派直接了當、苦口良藥的特色。[1][2]

他指出芝大教曉他的三方面:一、「能見」(know how to see) ;二、「對智慧的期盼」(yearning to be wise) ;三、「對理想的期盼」(a yearning for ideals)。「能見」可以說是覺察力和見解。他引用了John Ruskin的話,指出人最了不起的是「能見」,然後將所見的用最淺白方式和大家分享。一人能思考,而百人能講述;但因一個人「能見」,而千人能思考。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見解會產生不同的分辨、判斷能力和不同智慧。知道智慧的好而引發對智慧的期盼。Brooks對智慧有頗為深刻的描述:

根植於心的人性、謙遜和穩重就體現在智者的身上。[智者]能透過愛與包容去審視別人的缺陷;他能直指任何問題的核心;環顧四野,便可洞見凝聚之力與不可強求之事。在我看來,要具備這種智慧,我們需真情實意地關懷身邊的人,需要時常在獨處中自我反省,需要閱讀偉大人物的作品;需要我們跳出所置身的時代,跳出自己現有的成見,踏上探求道理的終身之旅。芝大推崇這種閃耀人性光芒的智慧。

除了「對智慧的期盼」,芝大教曉他的第三方面是「對理想的期盼」。理想是甚麼?如何訂立理想、如何成就理想呢?他引用William James提出人類所存在的一個永恆的主題:「每個人的痛苦鋪砌了追逐至高理想的路。」Brooks自知沒有智慧足以發明一套自己的哲學,或創立屬於自己的理想,但他建議大家學習賢者傳給我們的理想,看看我們認同哪些,然後參與到那傳承的隊伍中去。

能見、對智慧的期盼、對理想的期盼這三方面和佛教的「正見」、「智慧」和「悲願」都有相應的地方。佛法在有為的世間法中不是「求求其其」、「是是但但」[3]。正如八正道中對正見的修習,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等等,都顯現了佛法對智慧的渴求和對離苦得樂、自利利他等理想的嚮往。一行禪師在2016年給青年人的一封信中提及[4][5]

宗教對不少人而言,只是比家庭或社會承傳下來的一套傳統和習俗多一點而已。由於大家懶惰或欠缺興趣,對自己宗教流於表面的理解得過且過。他們沒有就自己的經歷驗證宗教教義的真實性,更何況要將這些教義實踐而去提升和治癒自己。這類信眾或較容易流於教條主義(dogmatism)和不容忍的情況(intolerance)。

雖然宗教的內容要比個人更廣闊,但是宗教亦標誌著一個甚為深入的個人歷程,需要持續與自己內心對話。如果我們追隨一個宗教,我們不必要跟它一模一樣。我們應該有智慧地去學習他們不同的深度和美好,讓它滋養我們的精神生活。一個健康的宗教是一個活的宗教。它應該可以去進化和學習,藉以回應當代的難題。

正如印順導師所教導:「深信三寶應從正見中來,依正見而起正信,乃能引發正行而向於佛道,自利利人,護持正法。」[6]要培養「正見」、「智慧」和「悲願」需要通過多學、多想、多實習的「聞思修」,絕對不可以隨便、不可以偷懶。如果找不到或分辯不到好的老師,可以學習別人的優點,見賢思齊,正所謂「觀德莫觀失」。印順導師指出[7]

如不觀功德,專在善知識的缺點上著想,不是這樣不對,就是那樣不夠,那雖然逢到全德的大善知識,也毫無利益。因為全德善知識,也不能一切圓滿,沒有一些缺點的。

如果做不到「觀德莫觀失」,那不如將時間和精神集中在聖賢的經教上。現代科技資訊發達,佛陀和歷代高僧大德的行誼事跡及記載都有網上版本。佛經的網上資源更是一指之隔。沒有不學習正見、不去追求智慧和理想的藉口。


[1] David Brooks addresses University of Chicago graduates

[2] 不同於哈佛耶魯的雞湯,芝大畢業演講是一劑精神苦藥 

[3] 積極而不消極,放下而不放逸——真正的佛系人生,又豈能是是但但

[4] Buddhistdoor. Buddhistdoor View: Our Young Future.

[5] Wake Up Community (2016). Thich Nhat Hanh’s Message to the Youth. October 31, 2016

[6] http://yinshun-edu.org.tw/en/node/22606?page=6

[7] 印順導師: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集 成佛之道(增註本)》觀德莫觀失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