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浮圖之思── 手機攝影,放輕鬆、感悟

無論你是否攝影愛好者,對不少人來說,手機攝影已是現代人生活的一部份。攝影自兩百多年前面世後,它的功能在於記錄現象、製造認同,照片成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媒介,如:節日、旅遊、家庭生活、產品、社會事件等;這些照片,也可以拿來認識自己和作為社會的存檔。

近月,被熱騰騰的氣溫包圍,放下沉重的單鏡反光機,轉拿手機遊走各處來個抓拍(snap shot)。由於機內設置的既定拍攝模式,在拍攝時自然放開技術上的顧慮,轉而凝神於光暗、線條、景觀及構圖的創作。在拍攝期間,順其自然記下某些感悟,我不知道這些若隱若現的感悟,除了是一次與自己再相遇的過程,它還能夠產生甚麼作用?

(1)拍攝前先要掌握手機內置的模式及像素,如:自動、連續拍攝、全景、夜間拍攝等,這有助初學者善用手上的器材及決定照片沖印的質素。

(2)由於手機重量較一般相機輕便,按動拍攝掣時,很容易焦距失誤,以致在電腦上看影像時才發現被攝的主體模糊,所以在拍攝時必須察覺自己是否拿穩手機,特別是在背景複雜,或光線黝暗的景觀下。其次,在手機或電腦上所看到的色調有很大程度的差距。

(3)處身在人來人往的市區中拍攝人物,為了避免影響受拍者的情緒,將聲控調教至靜音,以保持受拍者當時的神情。

(4)每天都是新的一天,雖然每日行經的都是同一路線,但是總有不為自己預知的情況會突然出現,因而要提高對周圍環境的覺察力,隨時眼見手動,箇中涉及自己對環境直觀的敏感度。

(5)一幅影像在觀看時有多少的立體感,光線是十分重要的元素。用手機拍攝與用相機拍攝一樣,初學者必須要學習留意光線的分佈及照明,利用恰當的光線來營造不同的形狀、剪影、氣氛等,以加強影像的趣味性。

(6)拍攝時,景物在我們眼前都是瞬間流變的現象,所以拍攝時須當機立斷,宜快不宜亂,有時又要我們耐心等待那情景的來臨,比如:拍攝空中的雲、枝葉上伏著的蝴蝶、小貓的眼神,發自七情六欲的神情等。

(7)在偌大的環境,到底要拍攝甚麼?有人說隨緣拍攝,有人也會說必須先有待拍的意識。無論哪一種攝影行為,都是攝影者的意識再現,只是我們會否從自己拍攝的影像中遇見自己。

(8)日常生活中充滿動態的情景,有的似是被安排,有的是偶發性的,有一次我拍攝堆積如山的廢棄物時,嘗試從不同角度(直、橫、斜、高低)來拍攝,竟然有不同的視覺效果,更體味到拍攝過程中種種的可能性。

在影像澎湃洶湧和器材操作越來越簡化的年代,從拍攝、實用、觀看,直觀或思考等因素來看,攝影和影像同樣具備某種神話色彩,攝影者不過是操縱攝影機的幻術師,將彼時彼刻不為人覺察的情景存留在可見的影像上,作為他日喚起回憶的載體,或許人生的真相就是在變幻時。

分享: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9%99%b3%e6%83%a0%e8%8a%ac/" title="Posts by 陳惠芬"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陳惠芬</a>

資深社工,哲學系碩士,讀書會及禪藝帶領人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