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淨心自在 就在當下--巴利噶辛醫生 (Dr. Barry Kerzin)的兩小時禪修教室

時局紛亂,人心迷茫,但幸福快樂仍是伸手可觸,雖遠猶近。

3月30日晚上,佛門網及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邀請到國際級禪修大師巴利噶辛醫生 (Dr. Barry Kerzin,下稱Dr. Barry),以《淨心自在 就在當下》(Turning Inward in the Present Moment Finding Peace)為講題,教導我們如何放下對過去與將來的擔憂。其實快樂泉源本來盡在掌中,不假外求,就在當下。

一波三折的禪修經驗

講座當晚外面下著細雨,停了又下,下了又停,跟Dr. Barry一開始帶領大家修習九節佛風遙相呼應。「舉起右手食指,按實左邊鼻孔,吸氣,然後按右邊鼻孔,呼氣⋯⋯」我們端坐身子,收攝心神,在他低沉厚實的聲線引導下,手指左右挪移,感受氣息流動,分別從左、右脈游移交會於臍眼下四指中脈處(藏傳佛教認為人體有三大經脈,中脈靠近脊椎,直通頭頂,是修習的核心所在;左右二脈則通於人左右鼻孔,沿腦袋直到肚臍附近和中脈會合)。九節佛風是密宗其中一種基礎入門的氣脈練法,多修習可以清淨煩惱,而且可自行控制時間長短,特別適合繁忙都市人。

無論是否佛教徒,禪修二字總是跟我們形影不離。累了,我們去禪修;週末,我們去禪修;人生遇到重大挫折,我們也是去禪修。禪修是為了尋找當下和覺知內在的身心規律。「覺知是向內看的(turning inward),而大多數會選擇以禪修一途達到這個目的。」

然而禪修往往是辛苦的,雖然偶爾會得到禪悅,但我們更多的時間都花在打妄想,以及如何順利回到方法上。「你們可會發覺,禪修的時候,怪事特別容易出現?」Dr. Barry問道,隨即分享了一則趣事:他長期在印度達蘭薩拉(Dharamsala)的一條村落靜修,有一次竟然接連遇到三件怪事,幾乎差不多打斷他靜修。首先,隔壁鄰人不知從哪裏找來一輛摩托車,主人每天都開動它修理,引擎聲幾乎未曾間斷;其次,當地居民在使用完油桶後,會把物料拿去回收循環再用。他在村落多年,從未碰過負責回收的人,怎料就在靜修期間,那個人來了,在附近不停拍扁油桶,拍打聲持續了一個月有多;最後,本來村落最多只有流浪狗,牠們來去自如,也不會造成甚麼困擾,怎料樓下的鄰人收養了一隻小狗,到了夜深人靜時,小狗害怕村落附近的大型動物,每晚都吠個不停⋯⋯

當Dr. Barry最後順利完成靜修,他總結這次一波三折的經歷--順境時修習,一切都很平淡,因此覺得沒甚麼大不了的,當逆境到來,才是真正考驗我們的功夫。「哀傷、憤怒、嫉妒⋯⋯凡此種種,皆是修行的助緣。只有這樣才知道能否為自己帶來正面改變。」

「何謂禪修?」Dr. Barry忽然問我們。

「學習變得專注,遠離執著。」一位聽眾回答。

「尋找真如本性。」另一位舉手回應。

「了解自己。」後方傳來另一把聲音。

更多的聽眾說出自己對禪修的理解。Dr. Barry這時打趣道:「大家都很棒呢,我們可以回家了。」然後整理出他對禪修所下的三項定義--訓練心靈健康、培養定力及清淨心、內心和外境融和結合。一般人對於培養定力這點著墨較多,但如何跟客境交流也同樣重要。「舉例說你聽一首喜愛的樂曲,陶醉其中,全然不覺時光飛逝,那一刻,你其實已和音樂融合一起。」

禪修、科學共冶一爐

觀照科學(Contemplative Science)是近年來比較熱門的新興學科之一,學者對於將東方的佛教修習法門與西方的現代科學研究共冶一爐興致勃勃。Dr. Barry讀醫出身,行醫多年,更是出家人,自然比誰都更適合討論這個話題。當年普林斯頓大學及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曾以他為對象,研究長期禪修對腦部的影響。他跟聽眾分享在磁力共振掃描器裏「被研究」的經歷:「像打樁那樣嘈吵,然後我要在裏面禪修多個小時。」後來研究顯示,長期禪修者腦部的前額葉區比普通人來得要大。「前額葉區(prefrontal cortex)負責掌控高階認知功能,如理性思考、計畫能力等。」而最重要的功能是同理心,因為它是慈悲心的基礎。

當Dr. Barry及其他僧侶接受腦波掃描(EEG)時,得出的結果令研究人員起初大惑不解,原因是當他們禪修時,雖然只有短短兩秒腦部產生出極強烈的伽瑪波(gamma wave)。「他們擔心我們是『發羊吊』!但這沒可能,我們都安靜坐著;後來又猜我們是否禪修時會不自覺咬緊牙關。」經過一輪詳細研究,他們不得不接受,那是腦神經元同步一致共振的表現,證明禪修是高度意識的活動。

Dr. Barry 接下來為我們介紹了特里爾社會壓力測試(Trier Social Stress Test)及其相關研究發現。研究人員首先將受試者分成兩組,分別是接受過修心(Lojong)的訓練(最主要是看他們有否禪修)及只受過普通健康教育的訓練,然後讓受試者站在一千人面前演講。在壓力測試完成後,研究人員取得測試者的血液樣本,檢測血漿IL-6的濃度。濃度越低,代表免疫系統越好。結果顯示,禪修次數的多寡,對免疫系統的健康與否有正面影響。

在藏傳佛教中,「自他交換」(Tonglen)是很獨特的修行法門,在過程中我們須觀想將他人的痛苦吸收,把慈悲喜悅散播給別人。「很多時我們感到痛苦太沉重,難以承擔,無法繼續下去,那是因為不懂得自他交換的精髓在於轉化快樂,施予別人,而不在於累積多少苦受。」龍樹菩薩在《中觀寶鬘論》中曾言,願眾生隨意自在取用他的法身慧命及所擁有的一切,如同眾生隨意享用地、水、風、火四大那樣。「我們在地球上生活,擷取大自然資源,但它們有沒有向我們要求回報?」一旦弄清楚這點,對施予及獲得自然有更真切的理解。

最後Dr. Barry 以另一節禪修作結。初學者每每苦於無法驅散念頭,越抗拒念頭生起,所生起的便越多。其實只要放開懷抱,覺知四周事物,既不抗拒,也不接受,自然能找到中道。我們跟隨Dr. Barry 的指示嘴巴及雙眼微微張開,專心呼吸,徐徐為這個禪悅四溢的晚上劃上句號。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