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無法親近善知識,只能遠離惡知識!談《增一阿含經》之善惡各自相應

畢業後離開學院前來香港的這些年,每年都會抽時間回學院。除了過一過僧團之團體生活,以及叢林之出家規律生活之外,最重要一點是跟善知識一起生活。讓他們提醒自己的身口意有甚麼變化?跟以前有甚麼不一樣?記得幾年前回院的一次,趕著上早課,一盞燈忘了關,早課後天已亮,那盞被遺忘的燈顯得額外搶眼,也因此被善知識嚴厲呵責了一頓。當時內心不只不難受,反而有些竊喜,慶幸善知識還願意花時間在教導自己,希望自己能成為人上人。

但因為疫情關係,將近兩年餘沒回學院了,在香港的日子,表面雖然過得忙碌且充實,事實上清楚自己的心,一直不斷往外攀緣,而且好像已經去得老遠了。有時靜下心來,患得患失的感受也不時生起,漸漸意識到把時間都用在向外,忽略了內心的修持,也荒廢了道業。最近與一位師長談起現時狀況,師長提醒,這樣下去不行。寥寥數語的叮嚀,就如灌醍醐,當頭棒喝。

在《增一阿含經》〈放牛品〉第三經的偈誦提到:「莫與惡知識,與愚共從事,當與善知識,智者而交通。若人本無惡,親近於惡人,後必成惡因,惡名遍天下。」莫要與愚痴無智的惡知識共事,應當與具智慧的善知識往來。即使自己原本無惡,親近惡知識一些時日,會令自己造下惡因,將來必得惡果。

此經說到物以類聚,而人也都有不同的根性。根器性情相似的各類人,也都會聚集在一起。善的人會與善人同在一起,惡的人喜與惡人共處。就像牛乳與牛乳相合,酥與酥相容,糞及尿也有他們各自的相應。

佛陀接著以正在經行、出家已有些時日的上座比丘們為譬喻。與上座比丘根性相同的後學比丘們,都會依據自己的根性,親近上座,與他們聚集一起,一同學習。就如舍利弗所帶領的比丘們,都是智慧之士。其次是神足第一的目連比丘。而跟隨大迦葉的後學們,都是樂於修苦行的比丘。各個不同根性的上座修行人,都吸引同樣根性的後學比丘,一同親近。又如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入得深定的離越、善於分別義理的迦旃延、善說法的滿願子、持戒第一的優波離、解空第一的須菩提、持戒具足的羅云及多聞第一的阿難等。當然,那些惡根性的後學之士,都是跟隨僧團中出名的惡比丘——提婆達多。

親近善知識、多聞熏習,逐漸深入佛法、圓滿佛道,而惡知識卻能令我們墮落至無底深淵。佛曾在經中說入聖流所必備的四大條件為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尤其是初發心學佛出家,遇善知識的開導,逐漸改去長久以來的惡習,漸入佛法正軌。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