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疫情嚴峻感恩超市便利店服務員,這是佛弟子修行傳愛好時機

四月的美國,疫情仍熾。十七歲的麗莎是美國田納西州喬治城一家小型超市的收銀員。一位留家已久的老伯伯麥基爾難得來到店鋪購物。他剛於周前領了政府的傷殘津貼。麥基爾買了一百七十三元食物和家品,到了麗莎的收銀處才發覺還差三十三元賬款。麥基爾無奈轉身把部分貨品放回架上時,麗莎已為他付足了賬。

老伯伯儘管不好意思,最终還是接受了。麗莎說:「這都是些生活必須品。不少市場都關了,不想老人家再到處跑。」她和伯伯的故事不久後被地方媒體報道,其他報章跟著也轉載了,成為疫情中鼓舞人心的故事。

在平常日子,超級市場和便利店的理貨員和收銀員等可能都不是備受關注的人物。自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疫情以來,他們卻是少數仍然站在前線,服務市民的人。在香港,已出現數宗超市售貨員感染病毒的個案。

美國疫情比香港嚴重得多。超市便利店服務員因感染病毒致命的個案為數不少。有線新聞網絡報道,該國食物與商品後業員聯合工會主席馬克貝隆尼(Marc Perrone, President of United Food and Commercial Workers’ Union)指稱,現時「不小心的顧客可能就是對這些工人最大的威脅」。他說,八成五超市和便利店服務員報稱顧客不理會社交距離的安排。

作為顧客,我們總會認為店員有責任服務周全。有時為了買得物有所值、為了「消費者權益」,甚至會和售貨員發生爭執。從另一角度看,顧客的身分,常令我們忘了感謝店員的服務,也忘記了有責任尊重和維護店員的權益。

佛教教導我們菩薩道上行六和敬。佛弟子在生活上,應視之為修行的指導。面對師長和同事,實踐六和敬應是理所當然。但對於觀念上「有責任服務顧客」的店員,佛弟子能時刻不忘和敬嗎?

筆者認為,六種和敬行為中,身口意是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內容。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三者都不能偏廢。作為佛弟子,試想一下,怎樣以這三個標準與幾乎每天跟你見面的店員相處?

再為大家說個故事。超市裏剛擺上一批新鮮的香蕉,每份連在同一莖上的蕉多達二十多根。兩個衣著講究的女士進來,一心就要買香蕉。她們要售貨員把香蕉切成五根一份,說準備買兩份。售貨員按她們要求切了兩份。這時其中一位女士指著一份蕉說道:「這一根壞了,要不得。」售貨員勸說:「只是皮上不好看,裏面無問題的。已按你要求分切了呢!」女士回稱:「我們是要買來供佛的,不好的不能要。」售貨員很無奈,仍是勸她們買下。然而,兩位女士最後還是拒絕購入。

這故事來自中國內地媒體。作者說,他認為佛教徒應有一夥為人著想的心。供佛是大事,但與人相處也不是小事。對著服務我們的售貨員,應記著「顧客永遠是對的」的心理和行動很容易為對方帶來麻煩甚至是困擾。售貨員很多時為了息事寧人,保住飯碗,就算面對無理要求或指摘,多會無奈地忍氣吞聲。佛教徒是接受佛陀教導的生活行者,知道眾生平等、相互和敬,與人相處,應該更有同理心,更懂得為人設想。

疫情過後,不知道大家還會惦記著在超市和便利店堅守崗位的服務員嗎?日常生活充滿了佛弟子學習和實踐的好機會。師兄們,明天出外購物時,辛勤的服務員便是我們傳愛的對象。

延伸閱讀

六忍:六種修習和實踐忍辱的功課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