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縱橫交錯閱讀寶蓮禪寺

位於大嶼山的寶蓮禪寺,素來是善信禮佛的淨地,以旅遊點而言,它更是立於國際前沿,吸引眾多慕名者造訪。莊嚴的大殿、雄偉的大佛,若說是禪寺的橫向面貌,那麼,於2014年隨著禪寺的萬佛寶殿開光而出版的《福澤百年‧寶蓮禪寺》圖文集,則提供了縱向的角度,探索禪寺百年的人事變遷。縱橫交錯,由點、線到面,讓讀者對這所百年古剎有更深的認識。

禪門古寺 弘法利生

翻閱本書,先被它比例適中的圖文鋪排所吸引。豐富而具歷史價值的圖片起到敘述作用,不會肆意放大淪為裝飾,能夠與內文相輔相成。全書272頁,讀者可通達了解禪寺的百載經歷,健釗法師在「序」指出:「本書以時間發展為脈絡,以歷史文獻為依據,用娓娓道來的史話形式,敘述了寶蓮禪寺從1911年開山至2014年萬佛寶殿開光百年宗教、人文、歷史,涵蓋了寶蓮禪寺歷史上禪門家風、秋期傳戒、造就僧才、公益慈善、弘法利生、建造大佛和文教藝術等內容。」

本書以時間軸貫穿,把1911至2014年這百年劃為七部分。佛教在香港發展的起步點,可從1600多年前的杯渡寺談起,該寺位處今天屯門,至近代才發展為青山禪院。但起步點僅走了一小步,直至僧眾於上世紀初聚集大嶼山,才為佛教發展邁開闊步,寶蓮禪寺亦由這點慢慢建立起來。

我們若稍退兩步,拉闊視野,便發現《福澤百年‧寶蓮禪寺》同時透視佛教在香港發展的多個面向,甚至側映香港的一頁發展史。佛教在華人社會向來佔有重要的位置,與香港發展走著平衡路。翻閱上世紀初的報章,不難讀到佛教活動和道場的信息。像1932年7月19日《華字日報》報道,青山寺僧眾為圓顯奇法師的宏願,把該寺改為十方道場,並「公舉筏可法師為方丈,定於夏曆六月廿一日進院住持」。

上述報道提及的內容,本書亦有觸及,至於作為寶蓮禪寺第二任住持的筏可老和尚,更有相當的篇幅。自1930年起,筏可老和尚任禪寺住持凡42年,對禪寺及香港佛教發展均影響深遠。書中概述老和尚「完整了寶蓮禪寺十方叢林的規模,實行董事制。興建大雄寶殿,決定建天壇大佛」。

天壇大佛 百年難見

天壇大佛由構思、鑄造、興築到建成,歷經多年,本書用上一整部分來闡釋其間的起落艱困,廣及鑄造、興築之難,還有質料和造型的考量,並詳細交代項目由投標到承建的過程,詳列參與的公司,並記下眾法師、居士和學者的無私付出,內容扼要詳實,突顯本書在爬梳和演繹史料上的特點。

作為記敘歷史的著作,本書內容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地勾畫寶蓮禪寺以至香港佛教發展的經過。史料蒐集完備,演繹暢達靈活,不時穿插參與其事者的憶述,大多來自第一手資料,如當時的記錄、個人回憶錄及訪問等,內容框架牢穩,枝葉豐富。

1993年大佛落成,乃香港百年難得一見的盛事。回首香江百年,曾陷進一段黑暗的停頓期,與香港同行共走的佛教,亦不能倖免。「三年零八個月」一章淺述淪陷期間,佛教界本著民族氣節,體現人道精神,支援前線。戰後民不聊生,香港佛教聯合會於此時成立,積極投入弘法利生的工作,包括教育、醫療和扶貧等。

本書有條不紊的呈現佛教界仝人經歷艱苦的淪陷期,及後創設義學,興辦安老院舍,發展中小學,並成立香港佛教醫院,在大嶼山興築大佛,接引眾生,為「沙士」陰霾下的香港祈福,以至歷年弘揚正信的不懈努力,不僅是香港佛教的發展軌跡,軌道上所推進的,更是扶持香港朝正道前行。僧人並非隱逸山林,與世隔絕,而是懷抱入世的慈悲,身體力行,造就百年福澤。

《福澤百年‧寶蓮禪寺》
出版:知出版社
日期:2014年10月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