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覺察與辨識──是滋養還是消耗?

非暴力溝通創始人馬歇爾說他一生的願望是:「我希望一生能常懷悲憫之心,與他人互相關懷,彼此以善意相待?(What I want in my life is compassion, a flow between myself and others based on a mutual giving from the heart. )」要能心懷慈悲,我們需要得有意識地生活,能覺察及辨識甚麼能滋養身心,甚麼會消耗生命能量,然後作出有意識的選擇。活出非暴力溝通與正念的核心便是有意識地生活。

生活中,如果我們能清楚區分甚麽對我們是滋養生命的和甚麽是消耗能量的,能幫助我們更清楚、更有意識地生活,能幫助我們作出更適當的選擇,避免掉入陷阱,走向光明大道,活出生命。生命中最大的問題和痛苦是來自無明和愚痴,由於不知也不覺,小問題便慢慢積累成大問題,繼而拖跨生命。若能停一停,看一看,細察哪些生活小節是滋養生命的?哪些是消耗生命的?能帶來放鬆、喜悅、樂趣、平安和生命力的,能對生命美妙更有覺察、更敏銳,面對困難、壓力時更有回彈性的活動、行為,便是滋養生命的東西。使人繃緊、枯竭、無法享受生命,面對困難、壓力時不堪一擊的活動、行為,則是消耗生命能量的東西。

嘗試列舉生活中各項活動,以及自己的行為、說話和思想,將它們歸類為「滋養性」或「消耗性」,可以回想一天下來,自己做了甚麼是滋養身心的?做了甚麼是消耗身心的?便可以幫助我們清楚怎樣選擇生活,將焦點放在哪兒。平時能有這樣的預備是重要的,因為當我們面對困難、壓力時,會傾向把滋養身心的東西放在一邊,甚少投放精力、時間、空間到滋養性的活動,反而將時間、空間調撥到消耗性活動,慣於去解決問題。這樣,生命得不到滋養,問題得不到解決,卻消耗了生命能量,因而進入惡性循環。其實,我們越是承受壓力,面對的困難越大,我們越需要從事滋養的活動。在平常沒有甚麼大件事時,若能多做滋養性活動,少做消耗性活動,過著平衡有序的生活,當外境來時,我們就較能面對困境了。

很感恩,當我在檢視日常生活中的滋養性活動時,我能毫不費勁地如流水般自如地寫下一項又項:

·         早上一小時的靜坐及之後寫札記。
·         早上參與平日彌撒,領受聖體,回歸內在神性與上主開始新一天。
·         寫書、寫稿、閱讀心靈書籍。
·         設計、預備、帶領「非暴力正念溝通」講座、工作坊、課程,都是滋養我身心的項目。
·         聆聽各種心靈講座、開示等。
·         面對內心各種不同的狀態,允許、接納、陪伴,雖苦也甜。
·         ……

對於消耗性的活動,我發現最消耗我能量的是判斷和分別心,我會不自覺地在心中「拒絕」他人。深入觀察那一個個被我「拒絕」的,其實沒有特定人物,而是我內裏存在了一股自動化的拒絕能量,它在拒絕他人,拒絕自己。再深入觀之,它是來自我的祖先,今天我在照顧它時,也同時照顧了我的祖先。

各位讀者朋友,邀請你也嘗試辨識你的滋養性活動和消耗性活動,幫助你活出生命力量。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