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遊長洲‧看生死——專訪「心繫心」生命教育活動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經階段。每個人,不論你地位高低、長相如何,都要經歷這四種苦。儘管這是人生常態,但每當我們面對衰老、疾病以至死亡的考驗,總會變得軟弱無助,手足無措。正因如此,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便顯得格外重要。

十二月初,記者就參加了由心繫心生命教育基金(下稱「心繫心」)舉辦的「不一樣的死旅。圖生」生命教育活動,在導賞員的帶領下,走訪了長洲醫院、東堤小築、安老院、殯儀館及墳場等多處地點,從中探討生死問題,反思生命意義。

第一站﹕長洲醫院

活動的第一站是長洲醫院。這座1934年落成的古老建築物,內有兩座大樓,設有普通科、老人科、胸肺科、糖尿病、牙科及母嬰健康等醫療服務。現時,所有門診服務均以「到會」形式由每周到來一次的醫護團隊提供。院內雖有急症室,但遇上嚴重的急症,還是要出動直升機送病人往港島求診。

1934年落成的長洲醫院,是三級歷史建築。
1934年落成的長洲醫院,是三級歷史建築。

在長洲土生土長的導賞員Harmony表示,以前島上婦女都在長洲醫院生小孩,但自六十年代開始,這裏已沒再提供接生服務。假如孕婦因胎兒作動而急需生產,醫護人員通常會召喚直升機把產婦送到市區的醫院。「整個過程其實甚為費時,假如天氣惡劣,不適宜直升機飛行,還要出動水警。」雖然急症服務十分有限,但長洲醫院卻有市區醫院欠缺的一大優點﹕輪候時間短。「一般小病小痛,這兒的醫療服務也可配合得到,甚至效率更高,因為輪候的人比市區少得多,如門診服務,輪候時間不超過十五分鐘。」

第二站﹕東堤小築

參觀過長洲醫院,大夥兒隨即移師到第二站東堤小築,進行另一項體驗。坐落在長洲東灣的東堤小築,內有250個單位,包括度假屋及民居。由於過往曾有不少輕生者到這兒尋死,所以有「自殺勝地」之稱。按數據顯示,九十年代,東堤小築曾經一年發生超過二十宗自殺案。時至今日,亦偶有一兩宗自殺事件在這裏發生。

為何人們會選擇到此處自殺,實在無從稽考,但為了讓大家關注香港的自殺問題,並進而反思生命的意義,導賞員Edith特意在東堤小築門外跟參加者玩了一個遊戲。首先,參加者須問自己﹕「活到這一刻,人生遇到的最大挫折是甚麼?」接著,大家就要在三張紙條上分別寫上自己最重視的三樣東西。寫好後,每個人再從三張紙條當中,抽走自己認為可以捨棄的一張,跟著再問自己﹕「手上剩下的這兩樣東西,與自己的最大挫折可有關係?」假如答案是「有關係」,那代表這兩樣東西確實對你十分重要,必須好好珍惜。相反,如果你最重視的這些東西跟你的人生挫折並無關係,那足以證明你的挫折根本不是甚麼大衝擊,不值得因為它而變得意志消沉。

東堤小築位於長洲東灣,因過往曾發生多宗自殺案而有「自殺勝地」之稱。
東堤小築位於長洲東灣,因過往曾發生多宗自殺案而有「自殺勝地」之稱。

Edith直言,人生必定會遇到許多難題,而這些難題往往是有助我們成長的歷練,只要積極面對,定能順利過關。尋死,絕對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按2015年的數據顯示,香港平均每十萬人當中,有9.3人死於自殺,情況雖未算十分嚴重,但也必須正視。

第三站﹕鍾錫熙長洲安老院

離開東堤小築,一行人又來到旅程的第三站﹕鍾錫熙長洲安老院。這所位於天后古廟旁的老人院,已有近五十年歷史,其特色在於空間較大,自由度較高,住在這兒的院友若非患有認知障礙,大都可以外出活動。導賞員楊子傑(水哥)說﹕「這所安老院最特別之處,就是每天都會向老人家發佈餐單,想吃的可自行到飯堂享用。他們不會派飯給院友,而是讓他們自己選擇吃不吃。相對於市區的老人院,這裏著實自由得多。」

事實上,隨著香港人口漸趨老化,安老服務亦變得越來越重要。按數據顯示,香港女性平均壽命為87.3歲,男性則為81.3歲。預計到了2064年,65歲以上的長者更會佔香港總人口的三分之一。然而,最長壽是不是代表最好?所謂安老,是否將老人家安置到老人院,就算完成了任務?導賞員Harmony說﹕「假如一個人要全身插滿喉管才能續命,生命對他來說又是甚麼?那又是否合乎他自己的意願?」水哥亦言﹕「我們希望日後香港人可以自己選擇在哪兒接受照顧、在哪兒過身,而非任人擺佈,強行被送到護老院或醫院等死。」

導賞員Harmony與安老院的院友閒話家常。
導賞員Harmony與安老院的院友閒話家常。
另一導賞員水哥向參加者講解香港人口老化問題。
另一導賞員水哥向參加者講解香港人口老化問題。

第四站﹕海濱亭

走訪過醫院、自殺勝地與安老院,最後要參觀的就是與死亡息息相關的殯儀館和墳場。當中位於大街上的海濱亭,是長洲獨有的寮屋殯儀館,具有逾四十年歷史。自七十年代開始,長洲居民如有親人離世,都會把棺木運往此處,舉行弔唁儀式。出席喪禮的親友就坐在大街旁的露天地方,行人也是直行直過,不當作是甚麼回事。Harmony不諱言,對長洲人來說,這都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坐落在大街之上的海濱亭,是長洲獨有的寮屋殯儀館。
坐落在大街之上的海濱亭,是長洲獨有的寮屋殯儀館。
長洲居民會在人來人往的大街張貼訃聞,對死亡沒有太大忌諱。
長洲居民會在人來人往的大街張貼訃聞,對死亡沒有太大忌諱。

談到長洲的殮葬設施,「心繫心」創辦人李昕(Christina)說﹕「市區的殯儀館需要上樓,內裏劃分成很多獨立的房間﹔而長洲的海濱亭則設於路邊,棺木也是放在外面,甚至出席喪禮的賓客也坐在室外,有路人走過亦不當作一回事。這與市區可謂截然不同,更反映出長洲居民沒有把死亡看成一件非常沉重的事。」

第五站﹕天福亭 + 長洲墳場

在長洲,先人出殯後,棺木會由送喪隊伍從海濱亭運往半山的天福亭。當眾人抵達天福亭後,老人家便會在這裏送別故人,而其餘親友則會繼續上山到長洲墳場,目送先人入土或火化。Harmony表示,長洲墳場背山面海,位置極佳,但只有長洲居民才能使用。墳場內分別有土葬場和骨灰龕,而現在大部分長洲人都選擇火葬,土葬的則較少。

Harmony坦言 ﹕「長洲的殯儀業也出現了青黃不接的情況,因為從事殮葬工作的人大都上了年紀,如要他們把棺木抬上山,實在吃不消。因此,近年長洲也推出了一些殯儀課程,內容包括遺體化妝及喪禮策劃等,希望能吸引年輕人投身這個行業。」

天福亭是運送靈柩上山的中途站,老人家會在這裏送別故人。
天福亭是運送靈柩上山的中途站,老人家會在這裏送別故人。
長洲火葬場的骨灰龕,僅供長洲居民使用。
長洲火葬場的骨灰龕,僅供長洲居民使用。

完善的殮葬服務固然重要,為喪親者提供適切的哀傷輔導,更是刻不容緩。事實上,心理輔導是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面對喪親之痛,很多人都會變得情緒低落,甚至覺得生無可戀。親友的一句「節哀順變」不足以撫平傷口,反而耐心聆聽與親身陪伴,更能撫慰脆弱的心靈。導賞員還建議:「對於關係較為密切的親友,甚至可送上一個擁抱,讓他們感受到你那份關心。即使是不太熟稔的朋友,也可以拍拍他們的肩膊,以示慰問。」

每個人都要經歷死亡,墳場正是生命的終站。推行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讓我們學習以從容的態度,去面對人生落幕的一刻。
每個人都要經歷死亡,墳場正是生命的終站。推行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讓我們學習以從容的態度,去面對人生落幕的一刻。

踏遍長洲山水,看盡生老病死,參加者都覺得是次活動為他們帶來了一次難得的體驗。其中一位參加者Cindy更在活動後分享了她的感受﹕「主辦單位安排我們到長洲走一圈,體驗人生各個不同階段,我覺得很特別。我本身對這個課題也感興趣,平日亦有看一些佛學書籍以及關於這題材的讀物。畢竟生老病死,每個人都要面對。」她續說﹕「其實坊間很少這類型活動,而是次活動讓我覺得很正面。走訪過醫院及墳場等地方後,也不會有一種很灰的感覺,反而覺得生老病死是生活的一部分。」

無可否認,生命教育在香港仍處於萌芽期,有待進一步發展。「心繫心」創辦人Christina更直言,在香港推行生命教育,得到的支援不多,而香港人對生死的看法仍然相對保守,即使部分長者對死亡已有足夠心理準備,但家人通常也不敢跟他們談及這個話題。「在亞洲,生命教育做得最好的地方是台灣和新加坡,因為當地政府很支持這方面的發展,連小學生都有機會接觸到生命教育。反觀香港,就是大學都沒有這一科。」

「心繫心」創辦人Christina與義工水哥,是合作無間的好拍檔。
「心繫心」創辦人Christina與義工水哥,是合作無間的好拍檔。

然而,隨著香港人口日益老化,自殺問題越趨嚴重,生命教育實在不容忽視。Christina強調﹕「人口老化是一個問題,另外自殺數字上升也值得關注。香港不單有老人家自殺,甚至小朋友和青少年也輕生,這令我們感到非常難過。」故此,她希望通過不同類型的生命教育活動,鼓勵香港人以「不怕死、活得好」的積極態度,去面對生老病死。

最後,她還寄語大家要珍惜當下﹕「每個人都會經歷死亡,只是快與慢各有不同。我們最想指出的一點是,生命必有終結,而且無法預料。今天,假如你有一件事情很想去做,那就要珍惜時間,趕快去做。」

心繫心生命教育基金簡介

心繫心生命教育基金於2013年成立,並於2014年正式成為非牟利慈善服務機構。過去數年,機構一直致力推動社會關注「生老病死」的課題,同時透過舉辦各項生命教育活動,宣揚「積極人生、珍惜生命」的信念,推廣「無忌無諱、好生好死」的文化。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