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新加坡佛教施診所記錄救濟貧苦的五十個春秋

新加坡佛教施診所近日推出《五十週年金禧特刊》,記錄施診所救濟貧苦的五十個春秋。藉著這本特刊,我們可以了解施診所多年來奉持的慈悲喜捨、敬老護幼、救度眾生的精神。

慈善機構「新加坡佛教施診所」於1969年在常凱法師的倡議下成立,以實踐慈悲精神,贈醫施藥、救濟貧苦病人為宗旨,獲得當地的佛教徒熱烈響應。除了以中醫中藥解除大眾苦痛和舉辦免費醫藥講座外,亦提供心理輔導,協助市民解決有關工作、健康或人際關係的困擾。

施診所每年有逾300,000人看診,1969年至2019年間,已為約2,800萬人義診。執行長賢通法師表示,施診所一年需要750萬新幣(約4,220萬港幣)作為營運開銷;當中逾八成為營業費用,餘下的是管理和籌集資金的花費。

施診所以發揚慈悲喜捨精神為願景,以慈悲、平等、智慧、真誠、感恩和奉獻為核心價值觀。施診所表示,「於諸病苦,為作良醫—為病患者提供高素質的醫藥照顧;於貧窮者,令得伏藏—為弱勢群體減輕經濟負擔」是他們的使命。

近日出版的《新加坡佛教施診所五十週年金禧特刊》厚達300頁,回顧義工五十年來救助貧苦的點點滴滴,同時緬懷創辦人的初心。內容包括診所的創立歷程、先賢的行善事蹟(包括宏船法師、常凱法師和隆根法師等人)、歷年的慈善活動、多個分所和康復中心的介紹。

特刊原定於本年3月出版,後因疫情而延遲出版。


延伸閱讀:
醫佛同緣,佛法為今時所必需,也是醫治身心病的身心醫學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