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這座寺院,比少林寺還早420年建成!它是漢明帝專為印度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譯經傳教而敕建的⋯⋯
鳳凰網佛教 | 2020-06-26

大法王寺位於登封嵩山之太室山南麓,創建於建於東漢明帝永平14年(公元71年),是中國最早的寺院之一,比洛陽白馬寺晚三年,比少林寺早424年,距今已1,900多年。
大法王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後建造最早的寺院,是漢明帝專為印度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譯經傳教而敕建的,成為中國第一所菩提道場。
大法王寺全部面積約為5,000平方米。規模宏大,環境幽美,登封八大景之一「嵩門待月」就在這裡,人稱「嵩山八景之首」
大法王寺依山而建,從低到高七進院落,有山門、金剛殿、天王殿、大雄寶殿、地藏殿、西方聖人殿、藏經閣。

「環天下皆山,惟嵩高當天地之中。佔名山皆寺,惟法王據形勢之最佳。」在古剎林立的嵩山,大法王寺被譽為「嵩山第一勝地」是當之無愧的。
大法王寺同全國其它名寺古剎一樣,既是重要的歷史文物,又是陶冶人們情操的著名幽境勝地。
大雄寶殿為法王寺正殿,為清代五開間硬山板建築。殿中央供三尊佛像,中間釋迦牟尼佛,迦葉、阿難侍立兩帝,東邊是藥師琉璃光佛,西邊是阿彌陀佛。
地藏殿為清代五開間硬山板建築。殿中央供奉金裝大願地藏菩薩。兩山壁為二十四個孝敬父母的典型故事圖。
西方聖人殿,又名毘盧殿,為五開間重簷歇山式建築,殿中供奉毘盧遮那佛。臥佛殿為五開間兩層歇山式樓閣,殿中供奉臥玉佛像,由整塊白玉雕刻而成。

法王寺塔又稱舍利塔、大唐塔。約建於唐代盛期即公元八世紀前半葉,是唐代甚至中國最優美的古塔。
塔呈方形,底層面寬約7米,密檐式,第一層塔身比例很高,正面有圓券門可通入塔心,以上密檐十五層,各層四面各開一小圓券,通高34.187米。
轉載自鳳凰網佛教:
https://fo.ifeng.com/c/7xTtsXUi2h2#p=1
延伸閱讀:
【佛教寺院建築藝術】簡介
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