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法鏡寺石窟佛像經修復後,被認為是「幽默滑稽」,引起熱議。到底怎樣的佛像才是如法的?

中國甘肅隴南市西和縣的法鏡寺石窟,近日有幾尊佛像紅遍網絡。這幾尊佛像近日經過修繕後,面帶微笑,神情被認為是「幽默滑稽」,引起熱議,有人批評這樣的修復並不如法。

法鏡寺石窟又名「石堡石窟」,位於甘肅西和縣城北十二公里的石堡村。現存的十四尊佛像,最早開鑿於北朝到北周年間,大佛體態豐直,施無畏印、與願印;後歷經自然風化,以及文化大革命期間頭部受損,導致佛像身體僅存石胎,泥皮脫落。當地村民曾於1998發起籌款,聘請匠人修復佛像,成為現在的樣貌。近日,佛像頭部損壞,需要再次修整。石堡鎮文化站站長汪娟奎指,這些佛像名為「笑佛」,「笑」本身就是佛像的特徵,認為修復後的佛像,跟原貌並無很大的差別。安徽大學歷史系教師黃凰則認為,現時的佛像應該不是歷史原物,亦不是專家修繕而成的。

有網民表示不滿,認為修復後的版本無法呈現莊嚴寶相,是「對藝術的褻瀆」;也有網民認為,可能有村民想修復佛像,但又不獲政府撥款,唯有自行修繕。

佛造像代表了佛教的義理,有表法和弘法的作用。佛像象徵三寶中的「佛寶」,可以啟發觀賞者憶起佛法和菩薩的恩德,從而生起恭敬心。根據《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觀像念佛,一心不亂是其中一種修持的方式。如《思惟要略法》有云:「人之自信,無過於眼,當觀好像,便如真佛無異。先從肉髻、眉間白毫,下至於足,從足復至肉髻。如是相相諦取。」

不論在製作或修復佛像時,我們也應存有虔敬心和虛懷的態度,引導觀賞者達至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佛有三十二相和八十種隨行好,我們修復佛像時,也不能任意改動,應該以如法為首要目標。


延伸閱讀:
【佛詞碑】之「佛像」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