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為甚麼在社交限制令之下,泰國的托缽傳統仍然保留?除經濟因素外,還有其他原因⋯⋯

在泰國,每天大清早都有數以萬計僧人戴上口罩,赤腳行走在石板上,手捧托缽接受市民的布施,獲取食物和衣物等生活必需品。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後,泰國政府在3月中規定佛寺須關閉,節日和活動慶典也須取消。不過,僧人仍可每天離開寺院化緣。為甚麼這項傳統在疫情和社交限制令之下仍然保留?

外媒《對話》(The Conversation)分析,從宗教的角度而言,僧人托缽接受布施,可為市民提供行善積德、成就善法的機會。根據佛教義理,現世積習的善法可積累功德,讓我們獲得現生的幸福或者來生得生善道。

從經濟的角度而言,當地的出家人只有少量的個人物資,佛教徒的布施是他們的主要食物來源。此外,佛寺的經濟來源,主要是舉辦活動的收入和信眾的布施;也有一些僧人為市民主持喪禮,以獲取收入。然而,在社交限制令下,這些收入來源也受到限制。故此,泰國僧人仍需依靠信眾的布施維生,以此為重要的資源來源。

自從疫情散播後,以旅遊業為經濟支柱的泰國,正面臨自九十年代以來最大的經濟衰退。泰國工商業暨銀行聯合委員會(Joint Standing Committee on Commerce, Industry and Banking)曾預估,全國約有700萬勞工會失業。泰國佛統府(National Office of Buddhism)表示,隨著街上人流減少,僧人所能接受的布施越來越少,而寺院獲得的布施也大幅減少。當地有不少寺院正面臨財政困難。

泰國是佛教國家,逾九成國民都是佛教徒,境內有約40,000座寺院,逾300,000位出家人。當地目前累計確診人數逾3,200人,有五十八人死亡。


延伸閱讀:
疫情爆發以來,泰國大量基層失業,生活困頓。各地建設「共享食物櫃」,温暖人心!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