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台灣的佛教繪本,如何教育兒童愛護環境、惜物減廢?當地的做法或可為環保教育提供參考⋯⋯

氣候暖化近年來不斷加劇,在全球各地造成了空氣和水質污染、海平面上升、地層下陷等問題,為人類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保護環境,可說是刻不容緩的。如何提高大眾的環保意識?有研究兒童教育及環境保護的學者認為,台灣佛教團體以製作繪本的方式,教育兒童愛護環境,此舉能夠為其他地方的環保教育提供參考。

美國維珍尼亞大學(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宗教學系的副教授娜塔莎(Natasha Heller)在外媒《The Conversation》撰文指,環保教育需盡早開始,讓大眾在兒時就培養愛護環境的習慣。

娜塔莎指出,台灣向來以高回收率和精心設計的分類系統而聞名。當地有逾三分之一人口為佛教徒,比其他宗教信仰的人口為高。佛教主張愛護環境和一切眾生,有不少佛教團體都為推廣環保教育盡心盡力。

台灣佛教團體出版的兒童繪本,有不少都跟環保有關,例如法鼓山曾出版《普賢菩薩大戰垃圾怪獸》、《塑膠袋流浪記》等繪本,啟發兒童惜物減廢;慈濟亦曾出版《守護環境的英雄》、《瓶子阿嬤》等繪本,引導孩子學習佛法,了解一切眾生都是互相依存的,進而學習愛惜環境的精神。

娜塔莎又引述澳洲的一項研究表示,以這種「擬人化」的方式說故事,有助喚起兒童對環境保護的關注。例如在《塑膠袋流浪記》中,作者以生動的方式,把塑膠袋人格化,使它具有人類的思想和感情。孩子閱讀時,隨著塑膠袋的悲與喜,感受破壞環境帶來的影響,從而了解到何謂「因果」。


延伸閱讀:
「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從世紀疫情反思環保和經濟機遇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