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智慧長老安詳捨報:一生勤勉實幹,老和尚曾參與抗日戰爭、擔任寶蓮禪寺住持,且熱心教育,協助內地孩童重返校園⋯⋯

香港佛教聯合會榮譽會長、寶蓮禪寺第七代住持、世界佛教僧伽會副會長、上智下慧長老於公元2019年7月13日(歲次己亥年六月十一日)下午9時30分住世緣盡,安詳捨報,世壽八十六歲。

長老是南海西樵人,三歲即自南海家鄉來港。由於自小喪父,母親往生後,便與阿姨、哥哥及母親寄居於寶蓮禪寺旁邊的小屋「慈悲苑」。長老對父親沒甚麼印象,只依稀記得,父親往生時沒有棺材,只能將一些床板疊起,簡簡單單就完成葬禮。因為貧窮,一家人經常捱餓,能夠生存下來,可說是一個奇蹟。長老七歲那年,母親病倒,從此就由他負責服侍母親,洗衫、倒茶,甚麼家務都做。

抗日戰爭期間香港淪陷,1942年東江縱隊港九大隊的大嶼山縱隊於大嶼山抗日,寶蓮禪寺全力支持抗戰。長老最記得當時寺院住眾四散,生活依靠姐姐到鳳凰山斬柴,然後揹着重近百斤的木柴到大澳賣。他過往在接受採訪期間感嘆地說:「現在我們會忌諱說『拉柴』(意指往生),但其實當時我的工作就是『拉柴』,把姐姐斬好的樹,帶回廚房鋸成柴。」當時長老是游擊隊的秘密義務通訊員,負責報告敵軍行動,協助掩護躲藏在寺中的游擊隊員。

二戰結束後,長老在屯門的興德學校當校役,自力更生。他當時一個月薪金只有六十元,不過扣除各項開支後,其實每日可能只能用一元。有時候沒錢要捱餓,就坐電車到東蓮覺苑找姐姐取一點零用錢。在興德工作的時候,長老晚上讀夜校,不過只讀了兩年。後來,他又轉到了佛教黃鳳翎中學工作。雖然校役是基層工作,不過,他很留意學校內的行政和管理,並把所觀察和學習到的緊記心頭。後來,長老留在寶蓮禪寺內放牛、擔水、運柴,至三十歲(1963 年)那年皈依筏可大和尚出家,一直與寶蓮禪寺結下不解之緣。至1966 年,長老出任寶蓮禪寺董事,直到離世。

當校役的經歷,加上年輕時曾侍奉母親及筏可大和尚,令智慧長老更明白,生死以及教育的重要。他在談起自己辦學過程時曾說:「我曾經照顧母親和老和尚,又看過寺內一些人往生了,卻因戰亂無人幫忙處理後事,所以我希望辦一間老人院以及興辦學校,讓老有所依,少有所學。」1976年,大嶼山建成第一間老人院「筏可療養院」;後來,寶蓮寺又與香港佛教聯合會合作,興辦大嶼山第一間中學「佛教筏可紀念中學」,正是歷任住持和智慧長老踐行佛法的成果。

1964 年,由於時任住持筏可大和尚身體不適,長老代其策劃及推動籌建新大雄寶殿,至1970年竣工落成開光。1976年,寺方籌建大嶼山第一所中學──佛教筏可紀念中學。1979 年,長志有份參與組織「港澳佛教界代表團」訪問北京,恢復港澳與祖國中斷了三十年宗教界聯繫,這被各界視為宗教界的「破冰之旅」。1980 年,「天壇大佛」的籌建開始,長老出任籌建大佛工程召集人。「天壇大佛」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於1993 年落成開光。

1991年長老開始擔任香港佛教聯合會董事,及後於2015年1月擔任第六十一屆會長。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年開始,長老在中國佛教協會的協助下,投入希望工程建設,先後助建三百多間學校,救助因家庭貧困而失學的兒童重返校園。

2005 年,正值寶蓮禪寺開山百周年紀念,經退居法師初慧和尚印可,並由兩序大眾推舉,長老擔任寶蓮禪寺第七代住持。在這段期間,他運用在黃鳳翎中學觀察到的那一套管理方法來管理寶蓮禪寺。他把寶蓮寺當作一所學校,分門別類,讓每個人發揮他們所長。他很尊重寶蓮寺不同崗位的人,又曾說:「不是我做得好,而是大家做得好,如果沒有他們的幫忙,寶蓮寺甚麼都做不成。所以絕不能呼喝他們!要當他們是朋友,平等看待。」

2008年的一天,可能因為出席活動時,陽光太猛烈了,經過一輪暴曬,翌日,智慧長老不幸中了風。現代人對病痛十分忌諱,往往不堪疾病折磨,甚至可能踏上輕生的道路,不過,智慧長老想得很開,生死有命,唯有隨緣。他說:「我沒讀過甚麼書,沒有參學,生死本是複雜事,不容易理解。我只有一顆信仰心,在醫院留醫的時候,我念菩薩咒,當身邊一個人都沒有的時候,我耳邊好像聽到一把聲音跟我說:『不要停下來,繼續念誦吧』。」聲音溫柔而慈悲,就像菩薩在回應,長老笑說:「每次大病,我都會念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一念就無懼。」

2012 年,長老獲泰國摩訶朱拉隆功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以表揚他對佛學的貢獻。

智慧長老生前曾說過,到了一把年紀,許多事都試過了,但凡事只管努力去做,苦樂功過都不會留在心裏。「做人甚麼都不懂,只懂得放下。」他的處世哲學就是「把一切放下,無掛無礙,簡簡單單」。此外,長老對個人得失,亦淡然看待。他數年前退任寶蓮禪寺方丈,表示看盡多少新舊變化,或進或退,皆沒有為此而動搖「將此身心奉塵剎」的心念。「少說話,多做事,凡事本著學習的心,學到老,做到老」,是他經常強調的一句話。

佛教黃允畋中學校長葉偉儀因工作認識長老,對他離世感意外及惋惜。葉校長說,幾個月前曾探望智慧長老,形容他當時精神,沒有異樣。校長說,長老沒有架子,關心教育,「有時到寶蓮禪寺探他,長老很關心後輩,如問我們用何方法到達,又帶我們參觀及分享道理」。校長形容,長老是位和藹的長者。

願長老乘願再來,廣度眾生。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