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Twitter Youtube Instagram
訂閱通訊
简体
  • 主頁
  • 明覺專稿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諸佛菩薩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好身心靈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Menu
  • 主頁
  • 明覺專稿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諸佛菩薩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好身心靈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Buddhistdoor Global
  • 主頁
  • 明覺專稿
    • 所有明覺文章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諸佛菩薩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好身心靈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訂閱通訊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 Buddhistdoor Global
  • Buddhistdoor Español
Menu
  • 主頁
  • 明覺專稿
    • 所有明覺文章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諸佛菩薩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好身心靈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訂閱通訊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 Buddhistdoor Global
  • Buddhistdoor Español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明覺作者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7%a9%86%e6%a5%8a/" title="Posts by 穆楊"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穆楊</a>

穆楊

佛教林炳炎紀念學校多年來致力推展生死教育,藉此培育學生正面、積極的人生態度。採訪當天,李淑儀校長和老師正帶領學生體驗「遊四門」活動,讓他們對生、老、病、死有更深刻認識。

生要感恩,死有盼望!佛教林炳炎紀念學校推展生死教育,藉藝術繪本和生活體驗,讓學生明白生、老、病、死四苦!

穆楊 2019-07-17

在香港,佛教林炳炎紀念學校多年前已將佛化教育融入生死教育中,透過佛教教義,鼓勵學生以正面、積極的態度…

全文 >
把退役巴士改裝成英文圖書館,帶出環保理念,亦令學生增添閱讀興趣。

Google、Youtube不能代替老師!佛教慈敬學校如何教導學生從慈悲中展現智慧,建設身心環保綠色校園?

穆楊 2019-05-05

「臭氧層穿咗個窿!」全球暖化問題日趨嚴重,環保護生,已是全人類迫在眉睫的任務。早在十多年前,香港佛教…

全文 >
吳庶深教授擅長透過電影和大眾分享生命教育,去年他曾到訪佛教大光慈航中學,與學生交流。

台灣生命教育專家吳庶深,藉電影分享生命可貴之處。他以周星馳《少林足球》寄語香港學生,有兩重意涵!

穆楊 2019-01-21

電影,既是藝術,也是大眾娛樂;在生命教育專家吳庶深教授眼中,電影則是他分享生命教育的「最佳拍檔」!在…

全文 >
鳳溪創新小學逢星期五舉行全民運動日,下午時段不會上課,讓學生在校內大草地自由活動、遊玩。茹素的學生,亦會在草地上品嘗素食便當午餐,十分寫意(圖:鳳溪創新小學)。

培養學生的慈悲心和全人發展:鳳溪創新小學校長分享在校推動素食的獨特經驗

穆楊 2019-01-03

位於上水區的鳳溪創新小學,自六、七年前開始在全校推動素食風氣,目的很簡單,除幫助學生培養健康身體,同…

全文 >
以手語演繹《心經》,讓我們藉「動覺」修習,帶來不同體驗。

手語演繹《心經》——藉「動覺」重新感受這部佛教經典,帶來獨特的修習體驗、認識聾人的語言文化

穆楊 2018-10-17

《心經》乃廣為人知的佛教經典,經文精簡,內容博大精深,也貼近生活。聖嚴法師說過,《心經》是「非常精簡…

全文 >
Christine在講座開始前,先引領參加者做簡單的身體動作,放鬆身心靈。

如何與人溝通,不會吵架收場?來試試這三個正念修習!「思生活」溝通篇的啟發

穆楊 2017-03-14

我們活在人人「機不離手」以短訊emoji聯繫溝通的網絡新世代,各款手機款式推陳出新、手機程式隔天就提…

全文 >
(左起)范Sir、小寶、Troy、惲校長、林峰老師、Ivy、俊人、阿徽和阿軒為慶祝學校四十周年校慶,今年一同挑戰毅行者。

筏可學生用毅行告訴你:放下、忍辱、感恩……這些他們都明白,而且做到!

穆楊 2016-11-13

「學校前幾年也派隊參加毅行者,我見惲校長每年都去,好像很容易。去年擔任Support Team(支援…

全文 >
「思生活一日營健康篇」以不同範疇的工作坊活動及分享,讓參加者覺察如何保持身心健康。

思生活一日營 ── 一場身心靈健康盛宴

穆楊 2016-06-27

上月29日,在風和日麗的香港中文大學校園裏,舉行了「思生活一日營健康篇」── 這是今年3月份首次「思…

全文 >
如來之子足球隊本月初到訪香港,跟明星足球隊作賽。

如來足球 踢出佛法:給巴西貧民學童一個機會

穆楊 2016-05-31

提起巴西,很自然會聯想到足球,但大家有否想過,森巴足球可以跟佛法cross over?說的不是周星馳…

全文 >
海星今天能獨自返學放學、過著正常生活,萬太與陳老師也十分欣慰。

針灸治療.平等教育──自閉症學童普通/不普通的感恩生活

穆楊 2016-02-25

「放學後,他通常獨自步行回家;有時也會買些東西回來;若發現八達通不夠餘額,會給他錢增值。逢星期一,我…

全文 >
猴面蘭本身也有不同品種,朱副校希望今年稍後嘗試以無菌繁殖猴面蘭,應節一番。

種年花,看佛性──四個從培植蘭花裏學會的佛理

穆楊 2016-02-09

在新春喜氣洋洋的日子,四處總見到各種開得燦爛的年花。原來,花與佛教亦有很深厚的因緣。星雲大師說過:「…

全文 >
每位參與「攝影禪」的學生,均獲安排前往寺院,在法師帶領下禪修。

Z.E.N.──寶覺中學的「攝影禪」哲學

穆楊 2016-01-08

攝影與禪修,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去年,寶覺中學卻將兩者合而為一,推出「攝影禪」課程,對象為中三學生,讓…

全文 >
« 上一頁 Page1 Page2 下一頁 »
護持佛門網:網上捐款 | 下載捐款表格 | 恒生銀行戶口號碼 : 789-668662-883

護持佛門網:網上捐款 | 下載捐款表格 |
恒生銀行戶口號碼 : 789-668662-883

搜尋

關於我們

佛門網內容豐富, 緊扣時代脈搏 , 提倡聞思修並重。 讀者可以在網站內的主目錄方便地找到各種内容, 並點擊進入各專題網站閱讀。

相關機構

贊助

佛門網應用程式

佛門網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 2023
關於我們 | 服務條款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Facebook Twitter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