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Twitter Youtube Instagram
訂閱通訊
简体
  • 主頁
  • 明覺專稿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一番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關於我們
Menu
  • 主頁
  • 明覺專稿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一番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關於我們
Buddhistdoor Global
  • 主頁
  • 明覺專稿
    • 所有明覺文章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明覺作者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一番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訂閱通訊
  • 關於我們
  • Buddhistdoor Global
  • Buddhistdoor Español
Menu
  • 主頁
  • 明覺專稿
    • 所有明覺文章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明覺作者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一番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訂閱通訊
  • 關於我們
  • Buddhistdoor Global
  • Buddhistdoor Español
Search
Close
明覺專稿
所有明覺作者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Menu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聽經的時候,生起一念的隨喜心;生起歡喜心,也能得到佛為我們授記 ——《妙法蓮華經》〈法師品〉講記(三)

一乘菩薩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法華經》,我們尊重一乘菩薩,也學一乘菩薩那樣,做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的工作。成…

全文 »
慧瑩法師 2022-06-27

我們信佛,有沒有想過佛陀希望我們信甚麼

上文談及「信佛信甚麼」,理所當然是信佛!佛不是神,我們不用懷疑佛是否存在,起碼釋迦牟尼佛在歷史上是一…

全文 »
關其禎 2022-06-26
溫金海先生是佛弟子,對中國經典文化亦有深刻體會。他發現佛教跟儒家、道家,以至西方的宗教思想,彼此均有共通之處(攝影:Alex Leung)。

身體力行,傳承經典──溫金海先生細說人生路上多位老師,還有他對佛法及經典文化的體會⋯⋯

現在是互聯網、大數據時代,人人(手)機不離身,每天在網上接收大量資訊,卻很多過目即忘;資訊越多、科技…

全文 »
說柏 2022-06-25

如何能使如來正法久住,不令其沉沒?談《雜阿含經》中之五因緣具足

眨眼間,一年一度出家僧人之「結夏安居」悄悄來臨了。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多了一項跟隨老師一起上課。離開…

全文 »
持然法師 2022-06-24

自由自在的廣闊胸懷與活潑的禪機──談成語「海闊天空」

香港搖滾樂隊Beyond的經典歌曲《海闊天空》自1993年誕生以來,一直備受歡迎,時至今天已唱至街知…

全文 »
演然 2022-06-23
(圖:Craig C Lewis)

「每當佛教進入一個地區,總會演變,與當地文化糅合。」──阿姜蘇西托談泰國森林派在英國落地生根

泰國南傳上座部佛教長老阿姜查對南傳佛教影響深遠,創立了主張遵循原始佛教修行方式的森林派。該派自上世紀…

全文 »
Craig C Lewis 2022-06-22

古德說:「日日是好日」,但明明是月有陰晴圓缺,到底當中有何啟示?

「日日是好日」是中國唐代末年禪僧雲門文偃說過的話。…

全文 »
黃首鋼 2022-06-21

在道業面前不疑不懼,方能以長遠心,成就佛道──從《緇門崇行錄》看修行人的不畏懼

出家路遠,尤其菩薩,三祇修六度,百劫修相好,若沒有相當的意志,不能堅持。觀《緇門崇行錄》,祖師們精勤…

全文 »
定印法師 2022-06-20
圖:網上圖片

在家裏有條件設佛堂,應該怎麽做呢?有甚麼是不能擺放的?--明海法師開示「佛教的規矩」(六)

跟大家簡單講一講在家人在家裏設佛堂的問題。學佛以後,在家居士不一定非要在家裏供佛像,要考慮自身的條件…

全文 »
明海法師 2022-06-19

乘般若船,度生死海——簡述《大悲懺法》的修持方法

觀世音菩薩在無量億劫前,值遇千光王靜住如來,當時千光王靜住如來傳授了〈大悲神咒〉給觀音菩薩。觀音菩薩…

全文 »
麥農 2022-06-18

觀心的方法──傅大士在〈頌二首〉中的禪意

一首出自禪宗的先驅人物傅大士的偈頌:「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看過的人都會…

全文 »
趙錦鳳 2022-06-17

維摩詰居士所說的不可思議的解脫法門,佛陀會認同嗎?——一名腎病青年與《維摩詰經》的相遇(二)

佛經的基本架構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現在,筆者就把十四品的內容,扼要記述如下,讓大家有個印象。…

全文 »
黃增健 2022-06-16
« 上一頁 Page1 Page2 Page3 … Page242 下一頁 »
護持佛門網:網上捐款 | 下載捐款表格 | 恒生銀行戶口號碼 : 789-668662-883

護持佛門網:網上捐款 | 下載捐款表格 |
恒生銀行戶口號碼 : 789-668662-883

搜尋

關於我們

佛門網內容豐富, 緊扣時代脈搏 , 提倡聞思修並重。 讀者可以在網站內的主目錄方便地找到各種内容, 並點擊進入各專題網站閱讀。

相關機構

BDG new1

贊助

rhfamilyfoundation_logo_BGC
tlky_logo_BGC

佛門網應用程式

佛門網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 2022
關於我們 | 服務條款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Facebook Twitter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