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Twitter Youtube Instagram
訂閱通訊
简体
  • 主頁
  • 明覺專稿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一番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關於我們
Menu
  • 主頁
  • 明覺專稿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一番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關於我們
Buddhistdoor Global
  • 主頁
  • 明覺專稿
    • 所有明覺文章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明覺作者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一番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訂閱通訊
  • 關於我們
  • Buddhistdoor Global
  • Buddhistdoor Español
Menu
  • 主頁
  • 明覺專稿
    • 所有明覺文章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明覺作者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一番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訂閱通訊
  • 關於我們
  • Buddhistdoor Global
  • Buddhistdoor Español
Search
Close
明覺專稿
所有明覺作者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Menu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以平常心面對病苦與死亡:李燕芳細說十年抗癌經歷

雖說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階段,但要做到不諱疾、不忌醫…

全文 »
羅佩明 2022-08-15
圖:網上圖片

「眼裏有佛,心裏有佛」,我們如何對對佛像修恭敬?--明海法師開示「佛教的規矩」(十)

今天我想介紹一下我們在日常生活、佛法修行中特別要注重的「恭敬」。在佛法的修行裏,恭敬三寶是一個重要的…

全文 »
明海法師 2022-08-14

死後居然去了陰曹地府?《金剛經》又為何是「長壽經」?——重述倓虛老法師死而復生的親身經歷

人死後的世界究竟是怎麼樣的?本文不打算談及學派間的論辯,而是依據倓虛老法師的親身經歷 ,去窺探死後的…

全文 »
麥農 2022-08-13

佛學研究方法的反省 (四)

吾人對佛法的理解不能脫離語言文字,但我們卻不能把佛法的理解化約為語言文字的問題,並以為一旦了解語言文…

全文 »
趙敬邦 2022-08-12

人生的這五種畏懼,只要深信佛法便能克服——一名腎病青年與《維摩詰經》的相遇(六)

維摩詰居士從內到外,都與佛非常接近,所以其他佛菩薩都讚賞他,肯定他就是真的佛弟子,可以承接佛的香燈,…

全文 »
黃增健 2022-08-11

非暴力溝通怎樣看愛?它如何創造慈悲與理解?

在上文中提及,我在法國梅村靜修的兩個月中,最大的啟…

全文 »
張仕娟 Christine 2022-08-10
圖:網上圖片

我們生活中擁有這麼多,怎會又說世事無常呢?──談佛法中的「無常」

跟友人閒聚,談起近月Mirror演唱會意外事件,由此說起世事無常,友人憤憤不平說:「擺在眼前,我們努…

全文 »
陳惠芬 2022-08-09

甚麼是菩薩道的果智?--大乘菩薩道要義系列講座總論(七)

菩薩道的果即是佛果。小乘中講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大乘則講佛果的涅槃、三德(智德、斷德、恩德)三智等…

全文 »
劉鹿鳴 2022-08-08

信受彌陀救度之法,要過五關,難中之難,無過此難

「信順」者,如等覺菩薩的彌勒在《無量壽經》聞此法後,言:「不敢有疑」;「如法」者,則如智慧第一的舍利…

全文 »
關其禎 2022-08-07
圖:Pixabay

佛陀開示比丘這三種法門,修行人虔習可得現世樂,亦有助趣向證果⋯⋯

如果比丘成就三種法門(諸根寂靜、飲食知節、不失經行),現世能得安樂,如他們能繼續在此三點上精進用功,…

全文 »
郭湄湄 2022-08-06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占相吉凶是否有用?談《雜阿含經》之五蘊無常觀

不時會被種種問題難倒,如:「法師!你幫我看看,我過得了這一關嗎?」「我還有機會好起來嗎?」「算命佬說…

全文 »
持然法師 2022-08-05

問世間情是何物?

在《愛情觀自在》的演後座談會,有觀眾問及佛教如何看待人們追求愛情這回事?…

全文 »
演然 2022-08-04
« 上一頁 Page1 Page2 Page3 … Page276 下一頁 »
護持佛門網:網上捐款 | 下載捐款表格 | 恒生銀行戶口號碼 : 789-668662-883

護持佛門網:網上捐款 | 下載捐款表格 |
恒生銀行戶口號碼 : 789-668662-883

搜尋

關於我們

佛門網內容豐富, 緊扣時代脈搏 , 提倡聞思修並重。 讀者可以在網站內的主目錄方便地找到各種内容, 並點擊進入各專題網站閱讀。

相關機構

BDG new1

贊助

rhfamilyfoundation_logo_BGC
tlky_logo_BGC

佛門網應用程式

佛門網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 2022
關於我們 | 服務條款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Facebook Twitter Youtube
We use cookies on our website to give you the most relevant experience by remembering your preferences and repeat visits. By clicking “OK”, you consent to the use of ALL the cookies. However, you may visit "Cookie Settings" to provide a controlled consent.OK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