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Twitter Youtube Instagram
訂閱通訊
简体
  • 主頁
  • 明覺專稿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諸佛菩薩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好身心靈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Channel B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Menu
  • 主頁
  • 明覺專稿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諸佛菩薩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好身心靈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Channel B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Buddhistdoor Global
  • 主頁
  • 明覺專稿
    • 所有明覺文章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諸佛菩薩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好身心靈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Channel B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訂閱通訊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 Buddhistdoor Global
  • Buddhistdoor Español
Menu
  • 主頁
  • 明覺專稿
    • 所有明覺文章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諸佛菩薩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好身心靈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Channel B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訂閱通訊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 Buddhistdoor Global
  • Buddhistdoor Español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明覺作者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9%84%ad%e9%81%8b%e8%98%ad/" title="Posts by 鄭運蘭"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鄭運蘭</a>

鄭運蘭

海幢寺僧人詩歌(四) ──澹歸今釋:關心民間疾苦,發揚不屈精神

鄭運蘭 2020-10-22

海幢寺詩系中另一位清初著名詩僧澹歸今釋,是天然和尚函昰的弟子,其著作被乾隆禁燬,圓寂近百年後仍受文字…

全文 >

海幢寺僧人詩歌(三) ──和尚函可:清朝文字獄第一人

鄭運蘭 2020-09-15

海幢寺詩系中另一位著名的詩僧函可,是天然和尚函昰的師弟,亦是因清朝文字獄而被發放東北瀋陽的第一人。…

全文 >

天然和尚函昰——海幢寺僧人詩歌(二)

鄭運蘭 2020-08-04

詩歌用形象反映社會生活,佛教僧人詩歌除了表達僧人思想感情,還可窺探其佛學思想。上文曾介紹海幢寺沿革及…

全文 >
圖七:新建五層念佛堂

滄海遺珠——海幢寺僧人詩歌(一)

鄭運蘭 2020-07-07

僧人詩歌一方面是寓託佛理、宣教弘法的工具,另一方面是抒情的文學創作,歷代僧人在其駐錫寺院中留下不少詩…

全文 >

《維摩經》的文學審美(下)

鄭運蘭 2019-12-12

上文已和大家分享過《維摩經》的譯本、人物形像及文學意趣,今期續與大家分享經中的文學特色及戲劇手法。…

全文 >

《維摩經》的文學審美

鄭運蘭 2019-11-27

「維摩詰」 或簡稱 「維摩」,是梵語Vimalakīrti的音譯,意思是淨名、無垢稱,故此經又名《淨…

全文 >

《維摩經》的文學審美

鄭運蘭 2019-11-27

胡適在《海外讀書雜記》曾說 :「《維摩經》為大乘佛典中的一部最有文學趣味的小說,鳩摩羅什的譯筆又十分…

全文 >

《妙法蓮華經》的文學審美

鄭運蘭 2019-05-15

中國自先秦時期已形成神話、傳說和寓言,但主要以人事為題材。印度長期流傳的民間文學,如寓言、神話、傳說…

全文 >

一人與萬人戰,披甲上陣,精銳進行──我的初機學佛之路

鄭運蘭 2018-06-16

學佛是多生多世的功課,雖然教授佛學班多年,自己還是初機的佛弟子。此文希望與讀者分享一些學佛入門的體驗…

全文 >
圖9 - 清晨香通寺外的供僧

那裏有嚴守戒律的僧侶、獨特建築的佛寺、虔誠的信眾,純樸的民風、默默耕耘的農民,艱苦的學生及孤兒,那是湄公河上被遺忘了的佛國老撾 (寮國)⋯⋯

鄭運蘭 2018-04-11

村上春樹曾經寫過一本書《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 。今年的復活節假期,筆者到老撾(Laos,又稱寮國…

全文 >

祝願天下間女性也好像度母般慈悲柔和,共建美好世界── 以女性菩薩形象為中心的「唐卡・度母沙壇城」展覽觀後感

鄭運蘭 2018-03-27

香港康噶利生林中心邀請尼泊爾慈仁藝術學院(Tsering Art School)來港,於三月初在灣仔…

全文 >

依藥師佛躬行實踐救拔眾生苦痛的精神──佛經選讀:《藥師經》(六)

鄭運蘭 2016-12-03

上回提到藥師佛的第一及第二大願是依佛證果而發的「滅諦」;第三至第五大願是依菩薩修行「戒、定、慧」三學…

全文 >
« 上一頁 Page1 Page2 Page3 Page4 Page5 Page6 下一頁 »
護持佛門網:網上捐款 | 下載捐款表格 | 恒生銀行戶口號碼 : 789-668662-883

護持佛門網:網上捐款 | 下載捐款表格 |
恒生銀行戶口號碼 : 789-668662-883

搜尋

關於我們

佛門網內容豐富, 緊扣時代脈搏 , 提倡聞思修並重。 讀者可以在網站內的主目錄方便地找到各種内容, 並點擊進入各專題網站閱讀。

相關機構

贊助

佛門網應用程式

佛門網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 2023
關於我們 | 服務條款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Facebook Twitter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