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Twitter Youtube Instagram
訂閱通訊
简体
  • 主頁
  • 明覺專稿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諸佛菩薩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好身心靈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Channel B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Menu
  • 主頁
  • 明覺專稿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諸佛菩薩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好身心靈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Channel B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Buddhistdoor Global
  • 主頁
  • 明覺專稿
    • 所有明覺文章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諸佛菩薩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好身心靈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Channel B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訂閱通訊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 Buddhistdoor Global
  • Buddhistdoor Español
Menu
  • 主頁
  • 明覺專稿
    • 所有明覺文章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諸佛菩薩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好身心靈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Channel B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訂閱通訊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 Buddhistdoor Global
  • Buddhistdoor Español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明覺作者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9%99%b3%e8%80%80%e7%b4%85/" title="Posts by 陳耀紅"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陳耀紅</a>

陳耀紅

雪豬子的學名叫喜瑪拉雅旱獺,是生活在喜瑪拉雅山脈一帶的土撥鼠。

甚麼值得保留?甚麼是糟粕?—— 從五四運動聯想到「雪豬故事」及其他

陳耀紅 2019-07-09

香港有一個佛教團體名為「雪豬基金會」。如果不知道就裏,驟然聽到這個名字,一定會覺得很奇怪。其實,這裏…

全文 >

由街頭叫賣變成曲藝音樂 · 再變成佛曲──看世間法生滅

陳耀紅 2019-05-14

「白糖糕,鬆化白糖糕」、「賣飛機㰖」、「磨鉸剪鏟刀,磨洋刀洋鉸剪」⋯⋯這些街頭的叫賣聲,是我兒時的聲…

全文 >
宗喀巴大師師徒三尊與他們的黃色班智達帽

站上「班禪」的高度看佛教聲明文化

陳耀紅 2019-04-16

佛教正在全球復興,但這暫時仍只是在宗教意義來說復興。若從文化的角度,佛教文化作為令其宗教的內涵保持完…

全文 >
1919年8月的怡園琴會上,廣霞法師(右三)彈了《梅花三弄》。

攻琴如參禪--古琴申遺成功十五年,反思佛教對中國琴文化的貢獻與兩者間之衝突

陳耀紅 2019-02-19

古琴申遺成功,已進入第十五周年。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宣布古琴成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

全文 >
P.3808背《敦煌曲譜·急胡相問》

在敦煌,我們見證到對永恆存在的信仰的虔敬心——敦煌建窟人的初心與敦煌音樂研究

陳耀紅 2018-12-25

敦煌是一個熱門的旅遊景點,而且處於絲路上,充滿浪漫又神秘的色彩,所以,即使是一些對傳統中華文化相當冷…

全文 >

雪域智嚴仁達瓦,宣諾洛追足下禮──從宗喀巴大師祈請文看佛教傳統的師生關係

陳耀紅 2018-11-27

佛法講邏輯思辯,客觀事實,即使是禪修,也與人的心理及生理有關。而且,佛是覺者的意思。佛陀不是那種創造…

全文 >

研究中國佛教音樂的一種難處 ── 談中國音樂學泰斗楊蔭瀏的二三事

陳耀紅 2018-10-30

楊蔭瀏是中國音樂學泰斗。無論在音樂實踐、 音樂理論以至中國文化方面,他的個人修養底蘊都極為深厚。當代…

全文 >

記物腐蟲生的年代,記金秋十月的弘一大師

陳耀紅 2018-09-18

弘一大師生卒離我們不過一百年上下,坊間有不少關於他們生平的著述,很值得到現在仍有心推動佛教的人閱讀和…

全文 >

「你仍按原來念牛吧!」——從一段公案看梵唄音聲無可避免生滅變化

陳耀紅 2018-08-21

說到梵唄或佛教音聲,又或經咒念誦,很多人都會關心唱得準不準、念得準不準的問題,例如發音準不準?旋律對…

全文 >

佛教徒對梵唄的幾點概念--訪問法鼓山香港道場談佛教音樂教授有感

陳耀紅 2018-07-24

說起音樂,一般都會想起旋律、節奏、曲式結構,或是腔調、板眼、曲牌,以至風格等;又或者,會想到它好不好…

全文 >

歷久不衰的傳承——佛教五明與日本的「聲明」

陳耀紅 2018-06-26

聲明學是佛教五明之一,指的是語言與聲律方面的學問。 日本的「聲明」是一種佛教音樂,指的是佛教儀式中的…

全文 >

日本音樂學者伊庭孝:「它已浸潤到日本國民的生活核心中。」——佛教對日本音樂的影響

陳耀紅 2018-05-29

道佛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組成部分。 然而,近代中國音樂通史的著作中,有關佛教音樂的部分卻是少之又少。…

全文 >
« 上一頁 Page1 Page2 下一頁 »
護持佛門網:網上捐款 | 下載捐款表格 | 恒生銀行戶口號碼 : 789-668662-883

護持佛門網:網上捐款 | 下載捐款表格 |
恒生銀行戶口號碼 : 789-668662-883

搜尋

關於我們

佛門網內容豐富, 緊扣時代脈搏 , 提倡聞思修並重。 讀者可以在網站內的主目錄方便地找到各種内容, 並點擊進入各專題網站閱讀。

相關機構

贊助

佛門網應用程式

佛門網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 2023
關於我們 | 服務條款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Facebook Twitter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