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佛詞碑】之「心心相印」

自六祖後,唯傳心印,以心印心,不傳衣缽。
自六祖後,唯傳心印,以心印心,不傳衣缽。

「心心相印」,十分羅曼蒂克的一個成語,顧名思義,就是比喻情人或夫妻之間情投意合,彼此心意一致。如果說這個成語的本義與羅曼蒂克毫無半點關係,反而與一場因權力鬥爭而展開的追殺有關,諸君讀者會有何感想?

這故事得從中國佛教禪宗第六代祖師惠能(慧能)說起。

大家都知道,出生於新州(今廣東新興)的惠能本是一個目不識丁的樵夫,二十四歲時聽人誦讀《金剛經》後開悟,決定辭母北上黃梅,投禪宗五祖弘忍門下,八個月後僅憑一首佛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而得到了五祖傳承的印證——袈裟。

衣缽相傳,在禪宗中可謂是一件大事,自初祖達摩傳承衣缽予二祖慧可開始,「袈裟」便成了禪宗傳法的象徵。

祖位傳承本應是一件光明正大的事情,五祖卻選擇在三更夜半私下把衣缽傳給惠能,事後還護送他連夜出逃,儀式為何如此草率?

五祖不將衣缽傳給追隨他多年的弟子,而悄悄傳給一個在廟裏劈柴舂米不到一年的惠能,必是認為身下眾多門生(包括首座弟子神秀)都還沒真正悟道,只有惠能一人頓悟,明心見性。五祖心裏也知道,惠能一旦成為六祖,必會引來殺身之禍。

事情亦一如五祖所料,惠能南遁潛逃後,果然引來其他門生三番五次的追殺,為了躲避他人的加害,六祖只好隱姓埋名,顛沛流離,時間達十六年之久。

六祖大師遵循五祖教誨,不再傳承衣缽給弟子。因為「衣缽」雖是傳法象徵,卻同時又是紛爭之端,容易造成你爭我奪,引起門徒弟子之間的內訌,因此決定不傳,不把後患留給後代弟子。

而且所謂衣缽相傳,傳衣缽只傳一人;如果不傳衣缽而傳法,則一個人可以得法,兩個人也可以得法,乃至一百個人都可以得法。也就是說,假如不傳衣缽,會有更多的人得到傳法印心。自六祖後,唯傳心印,不傳衣缽。禪宗傳入中國之初只是個小派別,自六祖惠能之後,禪宗逐漸成為中國佛教其中的主流。禪宗法脈流傳至今不斷,禪宗後分五宗,分別為曹洞宗、臨濟宗、雲門宗、法眼宗和溈仰宗,雖分五宗,確同一心印,法脈相承,燈燈相續。

《六祖壇經》有云:「師曰︰吾傳佛心印,安敢違於佛經。」《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云:「自如來付法迦葉以來,以心印心,心心不異。」

這就是成語「心心相印」的出處了,原作「以心印心」,意指師徒印證之悟境相契,彼此心意感通。此種以心傳心,開啟了禪門傳佛心印的獨特宗風。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