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小居士閱讀室——聖經篇(一):主禱文(十)

(圖:Pixabay)

上文。我們從「八正道」之中,學習了「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及「正命」,現在學習餘下的正道:

六、正勤,又名「正精進」,即是朝向目標努力奮發,勇猛精進。我們佛弟子的最終目標就是成佛,超脫生死輪迴。但這個過程非常漫長。這不是一年、十年便可以完成。即使是修密宗的即身成佛,在修行之前,也需要很多因緣,很多努力,才能達到。有時更以多生多世,才能有效。

但是,人是很容易放棄,尤其是眼見修行多時,也沒有果效,在打坐時,心仍是未能平靜,雜念橫飛,我們可能會萌生放棄的念頭。心想:算吧!今生當作與佛結緣,下世再續吧!那麼,之前所做的一切,就會化為飛灰。重新墮入塵網之中。

如我們的目標已確立,可透過佛陀教授的不同方法修行。如果喜歡思考的,有用唯識進路;如果想將來往生淨土,可以一心念佛;如果思維敏銳的,可以參禪等等。

我們身為2025年的佛弟子,其實非常幸福。有這麼多的佛經,把佛法紀錄下來,亦有很多大德高僧的語錄、著作作為指導;更加有網絡平台,只要按幾個鍵,可以上網聽大德的開示,看他們的文章;更加有好像佛門網,這樣的平台,把最新的佛教資訊,告訴大家。我們現在學佛,比以前更方便,更多資料參考。

所以,我們一定要時刻自強、精進向目標邁進,不能浪費今生為人。

七、正念,即是正確的意念。我們知道,念頭是有力量的,一個念頭足以改變世界。因此,我們所發的每一個念,都應該是正念。不能有邪念、惡念。

佛教的「四念處」,即是四個「正確的念頭」來提醒我們,甚麼才是對世界人生正確的想法。世間裏很多人把金錢、名利作為生命的一切,於是走上了錯誤的方向。

「四念處」,即是:

1. 觀身不淨:愛美是人的天性,但如果產生執著妄想,就不能自拔。事實上,我們體內有很多污穢所集。只要我們把人體分解,就會發現美只是表面,內裏仍是污穢。「觀身不淨」,是要破除我們對身體、對美容的愛執,看見真面目。

2.觀受是苦:人生中的生老病死都是苦。因為人是無常,雖然快樂,但也不是永恆。世間變幻無常,如流水般,川流不息。我們不能執著於人生是樂,否則,真相揭破,更是痛苦。

3.觀心無常:我們的念頭,分分秒秒都在轉變。大家在打坐時,有很多不同的畫面飛出,究竟哪個才是真?自己也不知道。人受到俗世影響,一念天堂,但剎那成地獄。正所謂「心猿意馬」,念念不定,不能找緊。

4.觀法無我:佛法的重點是無我,「無」的意思,是沒有永恆不滅的萬法。《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世間萬物只是夢幻,是泡影,最終會煙消雲散。包括我自己。這才是找回我們的真面目。

(待續)

延伸閱讀

讀誦《金剛經》能夠不執著?關鍵就在這裏⋯⋯

分享:

Picture of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9%bb%83%e5%a2%9e%e5%81%a5/" title="Posts by 黃增健"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黃增健</a>

法名「重勵」,喜以文字分享生活感受。曾出版五本著作,包括《增健,換腎日記》及《閱微書齋》等。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