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從賊贓到魚蛋粉──同德押憶舊之四(大結局)

圖:事吉茶記 Sketcher-Kee臉書專頁

當押行業昔日往往被譏為剝削窮人,所謂「九出十三歸」:票面當值十元只給九元,另加三元利息,贖回時要給十三元;其實已包含四個月的利息,即每月只收利息一元,比起「大耳窿」就並不過份;而且「大耳窿」又不會做十元八塊的生意。當鋪因此是一刀兩面:既乘人之危亦周人之急。其後政府已將利息統一為月息約三、四厘之間,更其合理。坊間又形容當票寫得刻薄,甚麼「舊爛衣裳一套、銅表一隻」,其實只是個別情況。當年是自我保護,避免贖出時客人認為物件已給調換為殘舊貨的爭執。當鋪為保商譽,極少會調換客人的當物。依我所見,同德押每件衣服、飾物都謹慎登記、包好收藏,較為貴重的更放存夾萬內,出入都有兩個伙記同行,串謀作弊之事極少發生。

當然,和客人的爭執還是有的,但皆止於口頭,很少告將官府;這要看朝奉的態度,懂得和無理取鬧的客人周旋,盡量息事寧人。外公閱歷多,故深諳此道。對付口氣大情緒壞的大客則另有一套:既要滿足客人的要求,又要保障押店的利益,討價還價得有高超技巧,最麻煩的卻是應付賊贓。

當年許多偷來之物,特別是金飾手錶金筆,常給拿去典當折現。物主報案後警方例必將失物清單加以描述向當鋪發出通告,若有發現即行報警拿人。此責任放在朝奉身上就相當沉重。朝奉要經常留意,又要懂得和典當懷疑賊贓者周旋,一邊報警,一邊拖延時間讓警探到來抓人。我就多次目睹整個過程,又驚怕對方發覺拿出利器,外公卻能冷靜應付。人們詬病當鋪的櫃枱高高在上,其實也是出於自衛目的。

還記得當年的華探(俗稱沙展)多穿唐裝短打,褲頭隆起是內藏手鎗。平時談笑風生,必然滿口粗話。外公和他們時有往來,自然熟絡,也不免對答一番,但在家中戒絕粗話。他待人接物謙恭有禮,親友開口借錢必有所應,是一介君子。他上學不多,年少就出來打工,全靠自修自學,養成好學做筆記的習慣。我受他感染獲益良多,一直是我尊敬效法的長輩。

1957年夏中學畢業,我來港投考崇基書院,父親陪我上同德天台溫習應考。放眼天台上布滿的不是電視天線,而是一間間鐵皮木屋,當然是僭建的了。當局解決不了住屋短缺,只好容許。1961年我專上畢業,同年外公買下附近的一個單位,我們全家搬過去住,同德四樓仍由舅舅留守獨居。不久,在澳門教書的父親也移居香港,而外公也在六十年代中退休,在家頤養天年。

同德押此後一直經營,迄今至少有六十年。我懷疑它的前身也是押店,到1954年才易名。當年門口騎樓底有一報攤,馬師道旁是一列賣魚蛋牛什粉的大牌檔,可以聽到看到潮州佬在打魚蛋、洗牛什。專映粵語片的國民戲院則在洛克道交界處,這都是我經常光顧的老地方。再走過去就是「海皮」,日日有人在此垂釣。從同德四樓可以望到對面九龍,也能看到船隻經過。平日我家騎樓相當通風,但有颶風時非常驚險。這就說來話長了,童年回憶就此打住。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