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恭祝各位新春吉祥,三寶加持,福慧增長。
中國農曆新年是全球華人的重要節日,亦因歲首故稱為「春節」。這個節日象徵很多意義,然而筆者認為「春」是一年之開首,可謂萬象甦生之始,同時寄託著新希望、新計劃的開始。對於新年,大家在除夕前都會以不同習俗「送舊迎新」。「送舊迎新」正啟示筆者,想起佛教常說的「無常」才是「送苦迎樂」的機會。很多人都會認為「無常」是所有悲觀狀況之因,然而這個狀態正是我們能夠「去舊接新」的機會,只要好好去理解它,我們就能夠於人生每個階段、每一年作為改變生命的決定。筆者將於下文淺說我們如何在新一年,嘗試改變面對人生必經的「無常」的心態,將其由「變」的本質作為我們「改變」生命的動力。
對於「無常」,世人都將「永恆不變」視為最完美、人生最想追求的狀態;對於「變幻無窮」、「行遷不息」等詞,即是沒有一刻可以久住的狀態,我們無法將美好的時光恆留、難以將所愛之親眷恆伴,當面對這些「無常」帶來的苦,不論佛教徒或非佛教徒都會歷經各種不同痛苦而厭倦這些狀態。最不幸的是,這些「無常」狀態亦非人力所能抗拒、控制使之消失。確然,只要留意最近數月以來的各地新聞,發生不少難以人力改變的不幸遭遇,都使人感到悲傷、嘆氣。如將視角拉回到我們身邊人與事,同樣都會觀察到「生、住、異、滅」這種世事,各苦的情況遷流不息地發生。
《成實論》有云:「萬法剎那生,萬法剎那滅,轉轉相續也。」如果我們能夠了解不論是物或是人都為「剎那(佛教最短時間單位)生滅的相續現象」。世間每件事物、每個人都是剎那「生」(存在),但會以剎那「滅」(消失),即非常短暫的時間相續地生滅,剎那「新」、「非原來」而看似「舊」、「原來」的一個「人」或一件「事」,也是描述我們會從健康少壯「變」成多病衰老,甚至死亡的過程。根據科學研究,人體每秒會換數百萬細胞,這些細胞在修補、更替受損、不好的原來細胞,在代謝過程中,會有錯誤或負面影響的細胞問題自然產生,導致我們漸漸衰老,甚至有機會衍生身體疾病等;然而,自然界的山河大海、日月星辰如是,其實我們腳下大地,地球的板塊都以我們不覺察的各別移動,我們身處的地球每天的自轉變化,我們亦無感覺,只能夠靠時鐘或晝夜感知。從這些人、事、物看來,如果我們這樣理解「無常」,是否能夠將它視為一種世間自然的規律,而非「突如其來」的打擊或「針對性」的不幸?「如果你在災難出現前已學會如何處理壓力,你已作好心理準備。」[1]根據澳洲心理學會的研究,他們指出「要做好心理準備,你毋須趕走壓力,反而你需要預期、辨識和處理壓力,還要有效處理壓力引起的各種情緒反應」。筆者認為若我們能夠坦然地面對或者作好心理準備,透過每天「做好對無常的準備」,這種習慣能夠幫助我們面對及處理一切的「突如其來」的「不幸」。
再進一步思考「無常」的本質。正因「無常」,我們即使遭遇佛陀告訴我們人生的「八苦」,這些苦都不能夠「常住」在你我人生,亦不能使我們永久都「苦苦過人生」;若我們遇善緣,就要把握之,便有了「變」的機緣。《大般涅槃經》有云:「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所求不得苦,六怨憎會苦,七愛別離苦,八五受陰苦。汝等當知,此八種苦及有漏法,以逼迫故,諦實是苦……」此經文表示由我們出生至老死,都會歷此八苦,除了生、老、病、死等人生必經的苦外,各種求不得(所求)、遇到不可愛的人事物(怨憎會)、面對所愛的親眷生離死別之苦及因五蘊組合的身體疾病帶給我們煩惱。誠然,這些都會「苦」,因為「無常」,我們無法控制身體青春永駐、無法留下可愛的景色與人物、無法控制所有在乎的事情,對於這些世間諸不圓滿、不完美的人事而感到痛苦、無奈、難以釋懷。除了將「無常」視為世間各種事(包括幸運與不幸)自然會發生的心態而面對,我們亦要覺知「無常」的本質同樣是剎那生滅,意味著苦並非可以一直「永恆伴隨」著我們,如同新一年的開始,我們都會滿懷信心、希望,新一年會比去年的各方面發展更好。我們身為佛教徒,當遇到適合的因緣,讓我們能夠接觸到正信佛教,依法精進修行,就是能夠將我們的人生「送(去)苦迎樂」。當我們不斷在體驗「苦」,就要積極面對及探究苦的原因,繼而決心勇敢地尋求斷苦的方式,直到達致佛陀親證的解脫自在境界,不再受苦惱所縛、所纏。
延伸閱讀
[1] Psychological preparation for natural disasters, Australian Psychological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