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空海的詩文集《性靈集》
《性靈集》全名為《遍照發揮性靈集》,意指「由遍照金剛空海靈妙的心性所發揮的文集」,這部作品是日本真言宗創始人空海(774-835年,諡號「弘法大師」)的個人文集,由他的弟子真濟(800-860年)在空海晚年時期編纂而成,共有十卷,但原書的第八、九、十卷已經散逸。現存的《性靈集》第八至十卷是在空海去世兩百年後,由平安後期真言宗僧侶濟暹(1025-1115年)收集空海遺作編輯而成,名為《續遍照發揮性靈集補闕抄》(簡稱《續性靈集補闕鈔》),附於原書之七卷後。換言之,目前所見的十卷本《性靈集》,是由真濟所編的七卷,加上濟暹續編的《續性靈集補闕鈔》三卷合輯而成。
《性靈集》各卷內容如下:
卷一,詩。(十篇)
卷二,碑銘。當中包括著名的〈惠果和尚之碑〉。(三篇)
卷三,獻給天皇以及贈予朋友的詩、書翰。(五篇)
卷四,上表文、上啟文。(十九篇)
卷五,空海在中國留學時所寫的上啟文、書狀。(七篇)
卷六及卷七,達嚫(受信徒所托舉辦法會時所寫的誦文)、願文。(二十一篇)
卷八,願文、達嚫、表白文。(二十一篇)
卷九,奏狀、啟白文。(十五篇)
卷十,詩、讚、書翰等。(十篇)
《性靈集》收錄了空海所撰寫的詩、碑銘、表文、啟文、書信、願文及表白文等共一百一十一篇,由於當中大多數作品均附有撰寫的年月日,因此使得本書成為研究空海生平的重要史料。此外,《性靈集》也是深入了解平安時代初期政治、外交、經濟、社會、宗教與文化等多方面的珍貴文獻,這對於日本歷史的學術研究具有不可或缺的價值。
二、〈詠十喻詩〉與《大日經》十緣生句
空海在天長四年(827年,五十四歲)時,創作了十首詩贈送給東山廣智禪師(生卒不詳,活躍年代大約在794-830年之間),這十首詩的題材分別對應《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以下簡稱「大日經」)中的十緣生句,總名為〈詠十喻詩〉[1],現收錄於《續性靈集補闕鈔》第十卷裏。
《大日經》是真言密教所依的根本經典之一。在該經的〈住心品〉中,使用了十種世間可見的現象作為譬喻,以說明一切法皆由因緣和合而生,當中並無固定不變的真實自性的道理,這稱為「十緣生句」。對於修習真言密法的行者來說,深入理解及觀察十緣生句,能夠幫助他們在修習密法瑜伽時不被各種奇特且不可思議的內心景象所迷惑。因此,十緣生句成為修習真言密法的重要理論指導。
十緣生句的十個譬喻是:
(1)「幻」,幻術師變化出來的幻象。
(2)「陽焰」,由日光、浮塵等和合而現出的水相。
(3)「夢」,睡眠中所見的各種境界。
(4)「影」,鏡中映出的影像。
(5)「乾闥婆城」,由於光線折射所出現之海市蜃樓,或指由乾闥婆神(尋香神)於空中所化現之城。
(6)「響」,在深谷中依聲而生的回音。
(7)「水月」,水中所現之月影。
(8)「浮泡」,水面上暫現之泡沫。
(9)「虛空花」,因為眼病而妄見虛空中有花相。
(10)「旋火輪」,人持火炬,在空中旋轉所生成的輪像。
根據《大日經》注釋書《大日經疏》的說法,「修習真言密教的菩薩若能深入觀察這十緣生句,將能在真言行中通達作證,並如實遍知一切心相⋯⋯在本經後文眾多密法修行的教導,無不都依賴這十緣生句來淨化去除內心的煩惱污垢。因此,我們應該明白這是最重要的內容,修習真言密教的人特別需要留意這一點。」[2]換言之,十緣生句對於真言行者來說,是密法修行中最應該重視的要點。
針對十緣生句,空海依據密教經典的內容,融入自己的見解,最終創作了〈詠十喻詩〉這部傑作。在這部詩作中,他對十緣生句進行了細緻的詮釋,揭示了真言行者修行的核心要素,並展現了他非凡的文學造詣。
接下來,筆者將選取〈詠十喻詩〉中的一首〈詠陽燄喻〉,略作解析。
(待續)
延伸閱讀
[1] 此外,歷史上也有以《般若經》中的十喻(1、幻,2、焰,3、水中月,4、虛空,5、響,6、揵闥婆城,7、夢,8、影,9、鏡中像,10、化)為題材的詩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南朝梁武帝〈十喻詩〉五首、簡文帝〈十空詩〉六首,以及鳩摩羅什現存的唯一一首詩作〈十喻詩〉。
[2] CBETA 2023.Q3, T39, no. 1796, p. 606b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