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覺間,又是農曆春節。
眼看群山,靜濾深密,在歲月遷流中,見證了幾許人事變遷。但它呢,默言無語,靜靜地守護著這個得天獨厚的山林。
所謂「千年常住,流水僧人」。現今的我們,身披如來袈裟,手捧者三世諸佛的法物,在這末法之中,住三寶屋,學如來行,行如來事;享用著古來大德、十方信士,為三寶住世、佛法興隆、正法久住,辛勤地以一沙一石、一磚一瓦建道場,成就十方學子修學佛法的因緣。身在其中,何其幸甚!
昔聞一偈:「馬祖建道場,百丈立清規」。馬祖禪師,開悟以後,開山接眾,農襌並重,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大眾安貧守道,精勤修道。來山住眾上千百人。所謂「大眾熏修希勝進,十地頓超無難事」。僧眾們上敬下和,尊師重道,彼此策勵,彼此包容,彼此成就解脱道的因缘。
馬祖禪師帶領大眾勤修三學,日以繼夜,夜以繼日。不覺間,一位學子又開悟了。襌師就起程,到別處再建道場。成就學子修行的地方。如是展轉。
禪師所建立的道場超過三百間,故以有此偈云:「馬祖建道場,百丈立清規」。
所謂「四河入海,同一咸味,四性出家,同是釋子」。
國家有法律,僧團有戒律。釋迦世尊所施設戒律,是幫助弟子斷一切惡。無一切惡而不斷,修一切善,無一切善而不修,以聖人所指示的道路,讓弟子逐漸出離生死的苦海。走上覺悟之道。
來到僧團,我們同一師學,如水乳合,以軌範來建立僧眾的威儀,以戒法來轉化無始的生命所積聚惡習。
有情眾生從於無始,以至今生,一念妄動,逐境生心,隨妄興業。做生死的業,輪迴六趣之中。所謂「苦不堪言」。現今宿藉善根,得聞佛法。所謂得人身難,聞佛法難。現今幸得人身,得聞佛法。明師指導,善友提攜,是非常難逢難遇。
又出家眾在道場依「六和敬」來修行。就是「身和同住,口和無瞋,意和同悅,見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
大眾共住倘能以六和敬來修行,僧團才能愉悅。依前三科「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悦悅」來律己,是成就清淨僧團所具足的內涵,也是佛弟子應有素質。以清淨三業的因,成就清淨法身的果。
後三科「見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是佛法興隆,正法久住的力量。唯有依戒定慧三無漏學來修持,才能使僧團增長廣大,才能栽培清淨的福田僧。唯有依三學來修持的僧侶,才能使佛法綿延於後世。使眾生出離苦海。
佛有三身,清淨法身,圓滿報身,千百億化身。
唯依「斷一切惡,無一切惡而不斷」來成就清淨法身,「修一切善,無一切善而不修」來成就圓滿報身。
既能自利,又能利他,輾轉教化。以眾生的苦為自己的痛苦,以眾生的樂為自己的樂。所謂「大悲拔苦,大慈予樂」,成就利他的行願。
如地藏菩薩在因地修行時所發誓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
佛弟子因中發菩提心,修菩提行,果中證菩提果,成就千百億化身。
也就是菩薩三聚淨戒中,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的內涵。來圓滿菩提的果。
「百丈襌師」所納的清規,在僧團整體上有「紹隆三寶,續佛慧命」的內涵。
僧家的朝暮課誦共修,是三學根基的顯現,故「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一日不作,一日不吃」是古來大德在常住大眾中的互相警策、互相勸勉、互相成就道業的內涵。
互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