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圓滿的善知識具有八種德相

《華嚴經》云:「若能遠離惡知識,則得親近善知識;若得親近善知識,則修無量諸功德。」所以抉擇善知識非常重要。在《瑜伽師地論卷二十五.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大正藏第三十冊)說出善知識應當具足八個條件。善知識在《瑜伽師地論》的名稱是「善友」。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五

云何名善友性?謂八因緣故,應知一切種圓滿善友性。何等為八?謂如有一,安住禁戒,具足多聞,能有所證,性多哀愍,心無厭倦,善能堪忍,無有怖畏,語具圓滿。

若具足了八個條件,善友的性相都圓滿的具足了。

一、安住禁戒

云何名為安住禁戒?謂安住具戒,善能守護別解律儀,如前廣說。樂沙門性,樂婆羅門性,為自調伏,為自寂靜,為自涅槃,修行正行。如是名為安住禁戒。

善知識能「安住」在他所受的戒法,又能夠善巧方便地守護他所秉受的別解脫律儀。

「樂沙門性」,修學聖道,「樂婆羅門性」,斷除一切生死的根本。要調伏煩惱,令心寂靜。把煩惱的種子也消滅了,見到諸法寂滅相了,就是涅槃。

「樂沙門性,樂婆羅門性,為自調伏,為自寂靜,為自涅槃」,都是願。「修行正行」這是行,修八正道。在禁戒的基礎上修八正道。

二、具足多聞

云何名為具足多聞?謂若有法宣說開示,初中後善,文義巧妙,獨一圓滿,清白梵行。於如是類眾多妙法,能善受持,言善通利,意善尋思,見善通達。如是名為具足多聞。

「初善」,初開始聽佛法的時候能生歡喜心。「中善」是開始修行了。「後善」,就能夠究竟地解脫一切煩惱。

佛宣說法門的文義美妙,能善巧令眾生得利益安樂。佛所說的這個妙法不共於一切外道、世間法,所以叫「獨一」。佛法裏面有無量無邊的功德莊嚴,所以是最圓滿的。佛說妙法是清淨的,不會錯誤的。

善知識能夠受持佛所說的妙法。「言善通利、意善尋思、見善通達」,這是受持的相貌。「言善通利」是「聞慧」,「意思尋思」是「思慧」,「見善通達」是「修慧」。

對於佛所說的妙法,能夠純熟叫「言善通利」。「意善尋思」,思惟觀察妙法的道理;「見善通達」,能真實通達如實的覺悟妙法。

三、能有所證

云何名為能有所證?

謂能證得勝無常想、無常苦想、苦無我想、厭逆食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有過患想、斷想、離想、滅想、死想、不淨想、青瘀想、膿爛想、破壞想、四脹想、噉食想、血塗想、離散想、骨鎖想、觀察空想。

這是「二十種想。」

「能證得勝無常想」,「勝」就是有力量。成就「無常想」能轉變愛著心,能轉變一切的煩惱,叫做「勝無常想」。

「無常苦想」,「無常」就是「苦」。「由無而有、由有而無」是「無常」義。「由無而有」是苦苦,「由有而無」是壞苦。「苦想」認為顛倒妄想是快樂的,若修無常觀就知道快樂是「壞苦」,苦沒有來就知道。作如是觀,就有力量能轉變自己的顛倒妄想。

「苦無我想」,「我」是「自在」的意思,就是想要怎麼的就怎麼的。若有苦惱,說「不要苦」,就不苦嗎?事實上是不可能的!所以「苦」就是「無我」啊!能做如是觀就能滅除一切顛倒想。

「厭逆食想」,吃好東西生貪心,不好就生瞋心了,為了飲食還會去追求、守護。所以做「厭逆食想」的時候,就是觀「食」有很多過患,所以「厭逆」食,使令減少這些因飲食所產生的問題。

「一切世間不可樂想」,「世間樂想」就是「於諸世間種種戲論,非一眾多別別品類。所思念中,發欲貪愛。」佛法告訴我們對於世間種種戲論,不要發出來好樂心。

「有過患想」,想要生到色界天上去,要思惟欲界的一切都是有過患的。

「斷想、離想、滅想」。「斷想」是解脫了三惡道的因緣,「離想」是解脫了人天的果報。「滅想」把生死的果報都解脫了,就得涅槃了。修「斷想、離想、滅想」,就是滅除去三界煩惱的因果。

「死想」,是生命存在的時候有種種的變化,叫「無常想」。「死想」是生命最後結束了。

修「不淨想」,是對治對自己的生命體的愛著心。「青瘀想、膿爛想、破壞想、四脹想、噉食想、血塗想、離散想、骨鎖想、觀察空想」,這是九想。修九想是對治對他人的身體的愛著心。

「不淨想」和「九想」的詳細解釋可以參考:《大智度論》卷第十九、卷第二十一,還有《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

復 能證得最初靜慮,第二靜慮,第三靜慮,第四靜慮,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最後非想非非想處。又能證得慈悲喜捨,或預流果,或一來果,或不還果,或 神境通,或宿住通,或天耳通,或死生通,或心差別通,或阿羅漢。具八解脫靜慮等定,有大堪能,具大勢力,能善為他現三神變教授教誡。三神變者:一神力神 變,二記說神變,三教導神變。如是名為能有所證。

善友能夠證得 「八種等至」。「等至」就是禪定。「八種等至」,就是色界的四禪,和無色界的四空定,加起來就是八種。又能證得「慈悲喜捨」四無量四種三昧。「預流果、一 來果、不還果」這是聖人。「神境通、宿住通、天耳通、死生通、心差別通」,這是前五通。成就漏盡通的就是阿羅漢了。

「具 八解脫」,成就了色界四禪,成就了無色界的四空定,八解脫最後一個解脫,是滅盡定解脫。聖人非常強的能力,能善巧方便的為他的弟子表現出「三種神變」。神 通變化,能夠「教授教誡」他的弟子。「神力神變」是神足通。「記說神變」是他心通。「教導神通」,就是為眾生說法來教導眾生得神通、聖道。

從「二十種想」一直到「教導神通」,這位善友「能有所證」。這樣來說,善友在禪定和智慧也要有證量,才能真實引導眾生。

四、為性哀愍

云何名為為性哀愍?謂於他所常起悲憐,樂與其義樂與其利,樂與其樂樂與猗觸,樂與安隱。如是名為為性哀愍。

善友於眾生常起悲憐。歡喜幫助眾生遠離種種的苦惱,給眾生所需要的,利益、安樂的事情,令眾生歡喜,遠離恐怖,心情自在。

五、心無厭倦

云何名為心無厭倦?謂善能示現,善能教導,善能讚勵,善能慶慰,處於四眾宣說正法,不辭勞倦翹勤無惰,起發圓滿,為性好樂發勤精進。如是名為心無厭倦。

善知識能善巧方便開示佛法,善能教導安住在佛所制定的戒律儀。常常讚歎、勉勵令眾生不退心。當弟子有了成就,來祝賀他。

在大眾之中「宣說正法」的時候,善知識不怕辛苦,精進不懈怠。事情對學生有利益,就一定圓滿這個事情。善友有很好的體力,所以精進的時候,身體也能支持。

六、善能堪忍

云何名為善能堪忍?謂罵不報罵,瞋不報瞋,打不報打,弄不報弄。堪耐椎杵,於諸逼迫,縛錄禁閉,捶打毀辱,迫愶斫截,眾苦事中,自推己過,以業異熟為所依趣。終不於他發生憤恚,亦不懷恨隨眠不捨。如是雖遭輕陵毀辱,而其本性都無變改,唯常於彼思為義利。

又能堪忍寒熱、飢渴、蚊虻,風日、蛇蠍惡觸,他所干犯、磣毒語言,身內所生猛利堅勁,辛楚、切心、奪命苦受,為性堪忍,能有容納。

如是名為「善能堪忍」。

眾 生用罵、瞋、打、等種種苦惱事情觸惱善友,善友不怨恨對方,觀察可能這是自己過去生中造了甚麼甚麼罪,所以現在要受到這樣的果報。對方怎麼樣對他的苦惱, 都能忍耐,不會去憤怒,也不會懷恨在心。善知識雖然遇見了這麼多的毀辱,他原來平和的心性,還是不改變。不但不恨對方,還時常的想辦法,用佛法來利益他。

善友能堪忍外在環境的不理想,如天氣寒、熱,蚊蟲,或者他人特別毒辣的語言。又能忍受身體裏面生出來如刀來割其心這樣子的苦惱。甚麼事情他都能夠受得了。

七、無有怖畏

云何名為無有怖畏?

謂處大眾說正法時,心無怯劣,聲無戰掉,辯無誤失。終不由彼怯懼因緣,為諸怖畏之所逼切。腋不流汗,身不毛豎。如是名為無有怖畏。

善友在大眾宣說佛法的時候,心無恐怖,聲音流利,辯才沒有誤失。

「腋不流汗」、「身毛不豎」,內心始終不會恐懼。

八、語具圓滿

云何名為語具圓滿?

謂彼成就最上首語,極美妙語,甚顯了語,易悟解語,樂欲聞語,無違逆語,無所依語,無邊際語。如是名為語具圓滿,言詞巧妙。如是名為語具圓滿,言詞巧妙。

「最 上首語」是勸一切眾生得大涅槃。「極美妙語」發出來的聲音,清淨美好。「甚顯了語」,用的字句非常好。「易悟解語」,容易明白。「樂欲聞語」,能引出來種 種的功德,所以眾生歡喜聽。「無違逆語」,如其量說法。「無所依語」,為人說法沒有私心,並不是「因為聽我的話,對我有信心」才說法。「無邊際語」,有廣 大善巧的智慧。

《華嚴經》云:「善男子!其有修行善知識教,諸佛世尊悉皆歡喜;其有隨順善知識語,則得近於一切智地;其有能於善知識語無疑惑者,則常值遇一切善友;其有發心願常不離善知識者,則得具足一切義利。」所以佛弟子應當常常親近善知識。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