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堅持初衷,德清禪師的直心——「百喻人間」系列之十二

圖:誠蓮仁
圖:誠蓮仁

(續上期)

原典

昔有一人,入山學道得五通仙,天眼徹視,能見地中一切伏藏種種珍寶。國王聞之,心大歡喜便語臣言:「云何得使此人常在我國不餘處去?使我藏中得多珍寶。」有一愚臣輒便往至,挑仙人雙眼持來白王:「臣以挑眼,更不得去,常住是國。」王語臣言:「所以貪得仙人住者,能見地中一切伏藏,汝今毀眼,何所復任?」世間之人亦復如是,見他頭陀苦行山林曠野塚間樹下,修四意止及不淨觀,便強將來於其家中,種種供養,毀他善法,使道果不成,喪其道眼,已失其利空無所獲,如彼愚臣唐毀他目也。——《百喻經》卷二第三十六「破五通仙眼喻」 (CBETA: T04, no. 0209, p0548b19-c01)

從前有一個人入山學道,修得五神通,以天眼能看見地下一切隱藏的寶藏。 國王聽聞後很高興,就問大臣:「如何才能使這人常留在我國,不到別處去,使我得到更多珍寶?」 有一位愚臣即刻前往仙人住處,把他的雙眼挑了,拿回給國王說:「臣挑了他的眼睛,他就再也離不開,可以留在這裏了。」 國王對其愚昧感歎說:「留仙人住在這兒的原意是因為他能見地中一切隱藏的寶藏。 如今你毀了他的眼睛,還有甚麼用?」《百喻經》中藉此故事,指出在家佛教徒偶然亦會犯的毛病,見刻苦清修的高僧,便欲作出種種供養,護法不知法,供養不如法,不明白這樣或會妨擾出家人的戒定清修,甚至毀破他的善法和戒行,影響大德成就道果。 憨山德清禪師,世稱「憨山大師」,為明朝四大高僧之一,德行高尚,中年曾得太后器重,支持其弘法辦道,卻因此被譏謗、牢獄禍害不斷。雖然如此,仍未影響其復興禪法之志。

德清禪師生於1546年(嘉靖二十五年),安徽全椒人,俗姓蔡,字澄印,號憨山。父親蔡彥高,母親洪氏為虔誠的佛教徒。德清精通釋、道、儒三家學說,極力主張禪淨雙修,教人念自性佛,同時強調三家思想之調和。德清甚有佛緣,有說他母親一夜夢見觀世音菩薩抱送童子而有孕,十二歲即有出家之志。世壽七十八歲,僧臘五十九年,其全身舍利收藏在韶關曲江曹溪寺(今南華寺)。

孩童時代的德清禪師因叔叔病故,開始思索生死的問題,亦常隨母親至寺院禮佛。十二歲於慈恩寺依西林永寧和尚誦習經教,能背誦《普門品》及《法華經》。十九歲到棲霞山參謁雲谷禪師領受禪法後決志參禪,返回報恩寺出家受具足戒。嘉靖四十四年,禪師至天界寺再會雲谷禪師,習禪三個月,期間身體出現狀況,痛徹身心。禪師發願誦持《華嚴經》十部,翌日清晨竟已然痊癒。二十四歲,禪師四出遊學,隨身只有一缽,先往北方雪地磨鍊,隱居北台龍門,又遊五台山,研讀《楞伽經》八個月,對經中旨趣了然無疑,期間蓮池大師曾遊五台山訪禪師,並暢談五天。禪師隨後遊學山西雁門,因平陽太守胡公請其賦詩,體悟默坐卻觀如出入息,住山行腳皆夢中事。一年後回寺,發心刺血泥金書寫《華嚴經》一部以報父母之恩。皇太后得知並特賜金紙嘉許其行。

於萬曆九年(1581),應慈聖太后之請為其設「祈儲道場」,次年皇宮增添皇儲,太后感念禪師之德,欲賜請禪師至宮中受供,惟德清禪師已改以「憨山」為別號,結廬安居山東牢山。太后遂賜內帑三千金為其建寺,禪師不好推辭,故以太后所賜施苦賑災,並讓使者持賑籍紀錄還報太后。五年後太后為其於牢山建「海印寺」,並將神宗御賜十五部的大藏經賜一部予牢山。禪師四十歲時與紫柏真可相遇後一見如故,一起巡禮靜琬和尚刻石藏經處及贖回靜琬塔,並相約前往曹溪,復興法脈。不久山東發生饑荒,德清禪師以山中所有濟民,因得太后敬重的榮耀。後來德清禪師被捲入朝廷鬥爭,以私修廟宇之罪入獄,流放廣東雷州。紫柏真可得知後欲為其平反,卻反被殺害,重傷圓寂。

天啟二年(1622),德清禪師應韶陽太守張公之請,至曹溪為眾說戒講經。次年十月示微疾,向大眾宣佈道:「老僧世緣將盡矣!」焚香趺坐而逝,後人為他立塔於南華寺天子崗。崇禎十三年(1640),弟子們將遺骸漆布升座,安放今曹溪南華寺內供奉。

所謂「直心」,是指對法的執著,而且心無旁鶩的完成它為目標。德清禪師少年遍遊參學,勇猛精進,親身體會禪法;到中年得皇室太后賞識,賜金造寺弘法;十多年後卻被冠上私建寺廟的罪名而流放。禪師一生起伏,示現出萬法雖無常性,禪心卻是一如。他為振興曹溪的初衷,坦然面對各種遭遇,任運自在,堅持到最後。德清禪師一生的經歷實可作為現今生活的我們借鑑,期許我們學習禪師以直心學佛行佛,以法觀察自心,以平常心面對高低,體會每一經歷當中的禪味。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