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專訪林素婷﹕學佛讓我有更大力量去做利益眾生的事

任職藥劑師的林素婷,信佛至今已有八年,期間她一直不斷學習,持續修行,務求將佛法活用於日常生活之中。一路走來,她也自覺深得佛力護持,從而有更大信心、更多助緣去實踐心願。

當初與佛結緣,純屬機緣巧合

回想當年與佛結緣,林素婷直言並不是因為人生遭遇重大打擊,需要尋求宗教慰藉;也不是對佛學特別感興趣,非要探究不可。一切純屬機緣巧合,因緣具足,學佛之門就會為你打開。「我自小體弱多病,兒時曾患上哮喘和腎炎,需要停學一年。即使長大後仍是『藥煲』一名,直至十多年前開始學習瑜伽,情況才逐漸好轉。儘管健康有所改善,生活也算美滿,但不知為何,我總覺心靈上仍有不足,於是應朋友邀請,參加了法鼓山香港道場舉辧的禪修活動。

「以前我經常問自己﹕究竟人生在世是為甚麼而活?人生的意義又是甚麼?看在別人眼裏,我既有理想的工作,也有幸福的婚姻,似是無所欠缺,但自己卻感到心靈仍是未夠富足,就像砌拼圖時發覺欠了一塊,未能圓滿。那時候我沒有宗教信仰,但對佛教並不抗拒,所以抱著體驗的心態,參加了為期兩天的禪訓班。」

上課期間,林素婷看了聖嚴法師的一段短片,隨即感到非常觸動,向佛之心油然而生。「聖嚴師父並沒有說甚麼深奧難明的佛偈,只是簡介了法鼓山的宗旨和工作,當中有關心靈環保與人間淨土的理念,我尤其認同。想不到世間竟有這樣無私的人,能夠以貢獻世界、利益眾生為終身使命,單是這一點,就讓我感動不已。」

自此,林素婷每周都定期參與道場的禪坐共修,有空就報讀一些短期課程,不久更皈依成為佛弟子。「起初我對佛教未有足夠了解,還害怕皈依後要像出家人那樣守持很多戒律,擔心自己無法做到。其後聽了佛友的解說,才放下心頭大石。事實上,皈依就像入學讀書需要登記學籍一樣,你總不能只站在課室門外窺看老師講課,要切實地學習, 就必須成為正式的學生。」

林素婷開辦課程義務教授瑜伽,並將收入捐予守護流浪貓狗的組織,藉此提倡養生護生的理念。她不時還會與愛犬一起做瑜伽、聽頌缽,讓小動物也能體驗箇中好處。

義務教授瑜伽,行善利益眾生

受到聖嚴法師啟蒙,皈依後的林素婷開始思考如何利益眾生,期望盡己所能,多點貢獻社會。最後,她決定開辦課程義務教授瑜伽,並將所得收入捐予守護流浪貓狗的組織,讓被遺棄的毛孩有家可歸。

「我本身擁有瑜伽導師資格,而且很喜歡小動物,所以想通過開辦瑜伽課程提倡養生護生的理念。由於我早年一直被疾病纏身,全憑修習瑜伽,健康才得以改善,故希望將自己的經驗與更多人分享,讓大家認識瑜伽的好處。其實得益的不僅是身體,連心靈也能受惠。說到底,瑜伽是一種身心合一的運動,要不是當初修習瑜伽,我也未必會踏足法鼓山進一步探索心靈的世界,從而與佛結緣。」

她續說﹕「現在,我甚至會把瑜伽視為日常修行的一部分,因為它跟坐禪一樣,必須覺察身體和配合呼吸,是一種既能使身心放鬆、更能讓專注力提升的禪修方式,並非單純做運動那麼簡單。」

修習瑜伽可護養身心,而開辧瑜伽班更能自利利他,可謂一舉兩得。為了讓更多眾生受惠,林素婷還不時邀請其他義工導師與她合作,舉辦抄經、頌缽及禪繞畫工作坊,所得收入扣除必要開支後,同樣會悉數捐出。「學佛讓我有更大力量去做利益眾生的事。當朋友們看見我身體力行不求回報,都紛紛給予我很多支持,而同學們也會不斷介紹親友到來上課,一同學習,共襄善舉。」

林素婷強調,只要心存善念,發願利益眾生,自然而然地就會得到菩薩庇蔭、朋友幫助,為你鋪築一條暢通無阻的路。「自2015年至今,我們已合共捐出超過一百萬元。即使這兩年受疫情影響,部分時間未能開課,但我們都沒中斷過捐款。」

林素婷直言學佛其中一大得著,就是學懂放下我執,不再計較得失。

學佛一大得著﹕放下煩惱我執

存好心,做好事,自有佛力加持,不論是行善助人或自身修行,都能蒙受佛恩。「生之為人難免會有煩惱,也必須面對生老病死;但學佛讓我明白到,我們其實可以通過修行超越煩惱。記得佛學導師張惠能博士曾經說過﹕『不要煩惱的煩惱就是最大的煩惱』,這句話真的發人深省。事實上,我們無須把煩惱視作敵人,非要將它清除不可﹔相反,我們可與它共存, 卻不受其牽制。當然,要做到這點並不容易,但我會視此為修行路上的一項功課。」

「與此同時,學佛也讓我學懂放下執著。」林素婷接著道。「我自小讀書成績優異,自我要求很高,加上性格比較積極,所以總覺付出與收穫必須掛鈎。學佛後我已放下這種想法,不再計較成果。正如《金剛經》所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意思是我們要做到心無罣礙,不在乎利害得失。即使結果不似預期,也無須介懷,這樣自然不會受煩惱所困。」

林素婷坦言,現今的都市人都習慣向外尋求,很容易受外境影響而產生不安,所以她經常提醒自己,必須在學佛的路上繼續前行。閒來她會閱讀佛經及上網聽法師釋經,從中了解更多佛學義理,去年更報讀了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的「禪宗三經證書課程」,學習《金剛經》、《楞伽經》及《六祖壇經》的理論。「單靠閱讀經書及上網看短片,始終不夠全面,有時候看了也未能掌握箇中真諦,要有更深入的理解,就得上課學習。」

她補充說﹕「這個課程解答了很多我對學佛的疑問。過往我有不少問題想不通,例如:學佛修行最終是否必須遠離俗世,甚至遁入山林?出家是否學佛的終極目的?修讀這個課程後,我才明白到,佛法不離世間。也就是說,我們可將佛法完全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以出世的心態做入世的事情。

「畢竟我資歷尚淺,故須不斷學習,讓自己有所進益。然而,我不會給自己訂立任何目標,因為不一定要達成甚麼目標才算圓滿,繼續努力做好該做的事,已經足夠。」

隨緣而行,盡力而為,這就是林素婷的做人哲學,也是每個佛弟子需要學習的生活態度。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