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從眼痛之喻談到寒山詩中禪--「百喻人間」系列之三十八

圖:網上圖片

原典

昔有一女人,極患眼痛。 有知識女人問言:「汝眼痛耶?」答言:「眼痛。 」彼女復言:「有眼必痛。 我雖未痛,並欲挑眼,恐其後痛。 」旁人語言:「眼若在者,或痛不痛。 眼若無者,終身長痛。 」凡愚之人,亦復如是。 聞富貴者衰患之本,畏不佈施,恐後得報,財物殷溢,重受苦惱。 有人語言:「汝若施者,或苦或樂;若不施者,貧窮大苦。 」如彼女人,不忍近痛,便欲去眼,乃為長痛。--《百喻經》卷四第八十五「婦女患眼痛喻」 (CBETA: T04, no. 0209, p0556a08-16p)

曾有個患有眼痛的女人,遇到一位自認有知識的人,問她是否患有眼痛,她答眼很痛呵!那人就說有眼必定會痛,雖現在我眼未痛,也想把眼都挑了,以防止它以後痛。 

愚蠢凡夫也有這傾向,眼前遇到痛苦,或只是看到別人眼前的困境,就認為未來都是痛苦和困難的,甚至因為這樣,就放棄助人做好事,以免分薄自己的所有,導致未來痛苦。

唐朝禪宗大德寒山,年輕時是位落第書生,人生不順,把心一橫隱居深山,期間創作了很多詩詞,生前作品雖沒沒無聞,後來流傳於世,風靡海外,可見人生不應只著重於眼前。

寒山生卒年不詳,巨鹿郡人(今邢臺人),唐朝詩僧,出身於官宦人家,他本樂觀豁達,雅好遊歷,喜愛逍遙的生活。由於多次參加科舉考落第,無顏面回鄉,於是留在京城。寒山年少未得志,浪遊天下,成為一個流浪書生。生性逍遙的他,三十歲後決心擺脫世俗枷鎖,隱居於浙東天臺山寒岩,自號「寒山」。

寒山是否正式剃度出家,歷史上未有明確紀錄。他住在天臺山寒岩的山洞中以蔽風雨,平常遊蕩樹林山野之間,寒山頗有文采,好諷謗唱偈,把過去所經歷抒發於詩句中,題於石間樹上:「前度是富兒,今度成貧士。」、 「浪行朱雀街,踏破皮鞋底。」記下自己落第後流浪的情況。後來常至國清寺,與寺僧豐干、拾得為友,談禪論道。「誰家長不死,死事舊來均。始憶八尺漢,俄成一聚塵。」

後來寒山漸漸放下對過去的不如意的執著。長住於國清寺後,寒山走進大寮作廚僧,知世間一切皆因緣聚散,「瞋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欲行菩薩道,忍辱護真心。」、「蔬食養微軀,布裘遮幻質。任你千聖現,我有天真佛。」展現出寒山在修道上的領悟。

寒山詩詞用辭通俗易懂,是中國唐朝少有的幾位白話詩人之一。清朝所彙編的全唐詩《寒山子詩阜》一卷,收錄有詩歌三百餘首。

寒山本是無憂富家子弟,後幾番落第,受到家人冷落,妻子疏遠,他求不到前程,割絕了親情,人生幾陷絕境。然而正因為這些經歴,令寒山更能體會人間之無常,啖到佛法之禪味。唐末時期鑑真東渡將寒山詩詞帶到日本,深深影響當地的文學風格發展。

寒山並沒有於歷史中留下真實姓名,生卒年代亦沒清楚記載,但他的詩詞流傳後世,多作佛門警世語,深得海外學者歡迎,對其的身世仍加以研究。寒山禪師的詩詞讓後世人學習人生不應只看眼前,有些事雖未必即時見到正面的結果,然而播下的種子會在自己未能知曉的時候發芽及發揮作用。禪意法水,利澤眾生,謹以此篇文章,讓各位細味寒山的「任你千聖現,我有天真佛。」的境界。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