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禪師的心其實是深不可測,這我們叫作「孤峰獨宿」──禪者的風貌 (上)

之前我們從方法論的角度,考察了禪者開悟以前的修行歷程,下面我們擬從禪者開悟以後的精神境界、人生態度、價值取向等角度,分三個方面來透視一下禪者的精神風貌。

開悟的人是真正心靈獨立的人

第一,孤峰獨宿。這是講開悟的人,他的心靈獨立了,已經擺脫了一般人普遍具有的對外在環境的依賴,成為一個真正獨立的人,就像是一位隱士,住在高高的山頂,住在凡人不到的地方。他的心在那裏,超越了一切法,這就是孤峰獨宿。

可能有人會問:禪師他吃不吃飯、喝不喝水啊?他也吃飯,也要喝水,他也需要這些東西來維持體力。但是他的心境是獨立的,不像普通人心裏依賴很多東西。我們從小到大,接觸了很多意識形態、很多價值體系,我們的心依賴這些,一刻也沒有離開過。我想,各位不會突然把頭剃光了去上班,那樣的話,上街坐地鐵,肯定會有很多人看我們,到了單位,整個公司的人都會感到很驚訝。其他跟社會輿論不相容的言行,我們就更不敢做了。由此可知,人是有依賴性的。人的依賴多種多樣,有情感的依賴、身體的依賴、飲食的依賴、睡眠的依賴、社會輿論的依賴、人際關係的依賴、財產的依賴……如果把這些拿掉了,我們就完蛋了,精神會徹底垮掉。但是,禪師從所有這些依賴之中解脫出來了。

解脫的人不一定就標新立異,相反,往往會表現得更平常。當然,有時候他也會標新立異,以此來表現他心境的自由。悟者心境不依賴於一切的概念名言、思維習慣、價值判斷,所以有時候,禪師的言行表現得十分奇特,普通人無法理解。比如問:「甚麼是道啊?」禪者可能會回答說:「磚頭就是道。道在屎尿中。」這樣的回答,我們常人接受不了。因為他獲得了自在,超越了一切對立,所以一切都是道。我們問他地球是圓的還是方的,他可能說是圓的,也可能說是方的。問題的關鍵不在於他怎麼回答,而在於他心境的自由。

有位禪師為了表明自己的悟境,頭上戴著儒冠,腳上穿著道鞋,身上穿著僧袍,然後出來問大家:我是僧?是儒?是道?

趙州禪師也有類似的行為。有人來拜見他,他明知故問:你見到我了沒有?學人說我看到了。趙州禪師說,我是一頭驢,你在哪裏看到我?我們不要在乎他說他是一頭驢,如果把心放在這個上面,就錯了。實際上,他這個回答,是想把他從一切依賴和纏縛中解脫出來的自由、超越和獨立的境界展示給我們看。

天臺德韶禪師有一首詩:「通玄峰頂,不是人間。」餓了還是要吃飯,困了還是要睡覺,怎麼不是人間呢?這裏的「不是人間」是說,他已經從人世間的依賴、糾纏、執著中跳出來了,Bye Bye了。「心外無法,滿目青山。」滿目青山無一事。

寒山子是一位很喜歡寫詩的禪師,他經常借詩歌來描寫心靈獨立的境界。「人問寒山道」,他住在寒山,寒山道在哪裏?「寒山路不通」,到寒山的路很不好走。「夏天冰未釋」,夏天上面還結著冰。「日出霧朦朧」,太陽出來了,仍然霧濛濛的。「似我何由屆?」既然寒山那麼難到,我又為甚麼能到呢?「與君心不同」,原來道路、氣候不是關鍵,關鍵在心。「君心若似我,還得到其中」,寒山的路永遠是通的,不在於夏天的冰,也不在於冬天的霧,你的心如果和我的心一樣,就能到寒山。

藥山惟儼禪師有一位在家弟子,名叫李翱,曾經做到戶部尚書,是宋明理學在唐朝的先鋒,寫了一些哲學方面的文章。古代跟現代不一樣,如果李翱是現代人,他有甚麼思想寫出來一發表,大家都能查出來他的思想是從寺院來的,是從師父那兒學的。但是古代沒有報紙,沒有電腦,他天天去親近禪師,然後寫出一本《復性書》。他沒講這是跟禪師學的。所以人們就認為,哎呀!李翱的哲學不得了!其實他是跟出家人學的。他經常去親近藥山惟儼禪師。有一天,藥山惟儼禪師在山上散步,忽然見到風吹雲開,月亮出來了,大嘯一聲。這一嘯不要緊,結果在澧陽那個地方,方圓九十里地的居民都聽到了。第二天大家「迭相推問」,追問到最後,才知道原來是老禪師在山頂大嘯。因此李翱就作了一首詩,描寫藥山惟儼的生活:「選得幽居愜野情」,他在一個人跡不到的地方住。「終年無送亦無迎」,一年到頭,不送不迎,這是講對待客人心不攀緣,不追求,也不等待,心是自在獨立的。「有時直上孤峰頂,月下披雲嘯一聲。」各位看看,這種境界多麼美!

禪師的心路,只有和禪師有一樣修證境界的人才知道,只有開悟的人才知道,沒有開悟的人不知道。按古代禪師所講,不僅人不知道,就是鬼神也不知道。古人講,我們起心動念,鬼神是知道的,「舉頭三尺有神明」嘛。但是開悟的禪師,他的心路鬼神是覺察不到的。

金碧峰禪師早期修行不太用功,有一天打坐的時候,突然來了一個鬼,拿著一根鐵索要套他的脖子,他說:哎!怎麼回事?我修行了一輩子,還得跟你走啊?鬼說:閻王讓我帶你走,已經下了請柬。金碧峰禪師知道自己修行還沒有到家,所以閻王找到他了。他就跟鬼商量說:這樣吧,你晚點再來,一個禮拜以後再來。鬼走了以後,金碧峰禪師便加緊用功修行,最後開悟了。開悟的人的心在哪裏,我們找不到,鬼神也找不到,所以七天以後,那個鬼再來找他,找不到了,天上地下都找不到他的影子。

南泉普願禪師是一座寺院的方丈,有一天,他到田莊去視察工作,當他走到半路的時候,莊主已經出來迎接他了。他是突然去的,事先沒有通知,也沒有警車開道,他說:哎!你怎麼知道我要來呢?莊主說: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土地神說,明天南泉普願禪師要來。南泉禪師說:哎呀,壞啦!我修行不好啊!我動了念頭第二天要去哪裏,土地神都知道了。

悟者的表現在外的行為

這是講心靈上的孤峰獨宿。下面我們要講一下孤峰獨宿的行藏、行止,也就是表現在外的行為。這種境界更不是普通人所能把握、所能評斷的。悟者的所作所為,已經從輿論、意識形態、價值判斷裡跳出來了,所以,他的發心和行事,有自己的判斷。他心裡存有宇宙的準則、法界的準則,他是按照心裏的準則去做,永遠是正確的,但是,如果我們從社會輿論的角度來判斷他,絕對會出錯、出偏,所以古人講,證道者是「逆行順行人莫測」,逆行就是違背常理判斷的行為。

濟公本來是個出家人。社會上的人喝酒吃肉沒關係,但是從出家人的戒律來說,他的表現就是逆行。他既喝酒,又吃肉,哪兒都去,甚麼人都交往。如果我們從這些外在表現去評判他,就會認為他是壞和尚。佛教作為一個宗教組織,它既存在於社會中,必定會有一套外在的要求和規範。這些規範與要求,必須是與社會相容的,比如佛教的慈悲和智慧,跟世間的文明就是完全相容的。但是禪師的心境,在他得到大自由以後,他所表現於外的言行,以外人眼光來看,往往不太容易把握。禪師的心境是獨立的,我們不應該用世俗的標準來簡單地評判他的是和非。

明朝有一位道衍法師,俗名姚廣孝,江蘇人。明朝開國皇帝是朱元璋,朱元璋下面是建文帝。建文帝是朱元璋的孫子,朱元璋沒有把帝位傳給兒子,而是傳給了孫子。朱元璋的兒子燕王朱棣就不太高興,想篡奪帝位。燕王與道衍法師關係很好,很談得來,這個法師很怪,平時不太說話,三角眼,瘦瘦的,曾經有一位相師說他是「餓虎」,意思是說他其貌不揚,但是很有內在的力量。他後來做了朱棣的幕僚。建文帝登基後,朱棣在燕京打出「靖王」的旗號,說建文帝身邊有小人,帶著軍隊從燕京打到南京,目的就是要篡奪帝位。參與整個謀劃的核心人物就是道衍法師。朱棣得到天下之後,就做了明成祖。明成祖對道衍法師非常尊敬,封他非常尊貴的官,賜給他房宅、美女。但是他很奇怪,他上朝的時候穿官服,回家後穿僧袍,對於賜給他的一切,瞟也不瞟。他回家探親的時候,家裏人都罵他,嫂子見他的面,罵他大逆不道。明成祖剛剛奪得帝位的時候,老百姓都不能接受,因為是篡權的,所以家人都這樣對他。明成祖篡奪帝位,我們暫且不去評價,但是如果深人地瞭解道衍禪師這個人,包括瞭解有關他的文獻,再觀察他一生的行藏,我們是很難輕易給他下結論的。他的心在哪,我們不知道;他為什麼要那麼做,我們也不知道。

還有一個人物──雍正。現在經常放關於雍正的電視劇。這個雍正皇帝,依我看,現在的人完全把他看錯了。雍正是一位佛教徒,做皇帝以前他在雍和宮住,雍和宮是他的家宅,當時是叫做雍親王府。做皇帝以前,他就喜歡修行,喜歡坐禪。他還經常請一些禪師在雍親王府打禪七,後來他開悟了,自稱「圓明居士」。他曾經對古代禪師的語錄作了一番挑選,編了一本《禦選語錄》。清初的禪宗,存在著各種不同的見解,他曾經參與其中,評判是非。如果有哪兩派的見解不一樣,他就根據自己的判斷下詔書,說這一派對、那一派錯,很獨裁。但是他也說,見解不一樣也沒有關係,你不同意可以到北京來跟我辯論,辯論贏了,我聽你的;辯論輸了,你得改宗。他就是這麼一個人。所以他首先是一位佛門居士,然後才是一位皇帝。有很多小道消息,說他篡奪帝位等等,你們肯定都知道,後來又說他是暴君,好色、貪財。其實他是明君,不過他的手段很強硬。每一個朝代在開國之初,打下江山之後,很多人往往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雍正為了整頓清初的吏治,特別是對皇室的腐敗分子,懲治起來決不手軟,經常將這些人發配到新疆、東北等地充邊,得罪了很多人。這些人一路走一路造謠,很多傳聞就是這麼出來的。現在清朝的檔案保存得比較完整,雍正時代經過他手批的文書現在都在。經歷史學家統計。雍正在位十三年,沒有一天休息過,每天必須工作十幾個小時,只有這樣才可能批完這麼多檔。他是個勤政的皇帝。如果我們對他佛教方面的修養不瞭解,就很容易看錯,因為你不知道他為甚麼要那樣做。宇宙萬法的原則已經在他的心裏了,他那麼做自有他的道理,我們凡夫的評價卻很容易發生錯誤。

孤峰獨宿,意味著禪師的心深不可測。深不可測不是說他很神秘,而是說他無所住。他已經從普通的世間輿論、甚至從世間認為的善法裏跳出來了。 《華嚴經》中講到,善財童子拜訪過很多有修行的人,有出家人,有居士,有暴君。暴君說:我這個暴,有它佛法上的意義。他還拜訪妓女,這位做妓女的大菩薩也講了很多她怎麼修行的事兒。所以說禪師的境界,在心境上獨立無住,在行止上超出凡情。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