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空花水月用建築說法 法鼓山開啟數碼牌位

台灣的法鼓山不單是著名的佛教道場,建築獲獎並饒有佛意,其概念來自聖嚴法師的「空花水月 。法鼓山導覽員憶述,聖嚴法師的意思是,道場也只是虛幻的,那時候他就問:「我的道場蓋好了,你們的道場呢?」道場蓋得再好都會成、住、壞、空,重要的是我們的內心。故此,法師提出「心靈環保」的核心理念,並以此,從內心出發,推己及人,擴大到社會、自然。

與大自然融諧無碍

法鼓山位於台北縣金山鄉的一處山坡上,現有三個大樓,稍後再多加一所法鼓大學,明年開始招生。在整個建築設計的構思上,不像西方教堂那樣向上、向高發展,而是環保優先,像是從大地生長的有機體,與大自然融諧無碍,也不蓄意替大自然化妝,這就是聖嚴法師一開始就主張的「本來面目」,要像唐朝建築,造型上大器、樸素,而線條簡潔流暢。法鼓山的建材力求簡單耐用,一路踏著走來的地板採用了褔州的青豆石,這都是出於避免在保養維修上要花費太多的考慮。傾斜的咖啡色屋頂,導覽說是千年不壞的,久了會生銅綠,視覺上也就像陷進去和大自然融合般;屋頂裝有引水道,把雨水積存地下,給洗手間、澆灌等再用。

觀音殿中,觀音像後有靈動的小型水牆,水是來自那些再用水。這個安排也是饒有深意的,從她身後的瀑布到她座下方的小水池,以致外面的大水池,都有連貫性的。據說觀音聽水悟道後,拿著甘露金瓶向所有眾生遍灑金露使之離苦得樂;而外面的大水池,象徵從快樂的一岸到眾生痛苦的那一岸──此岸到彼岸的意思,也是從觀音的修行方法到發悲願心普渡眾生的過程展現。

觀音道場的傳說

法鼓山又名觀音道場,有開山觀音坐鎮,居高臨下,由導覽員口中得知其中有這樣的一個故事:據說,就在安座觀音當天,發現觀音像身上在滴水,初以為是有人灑水,後來摸一摸才發現是檀香油。這不可思議的事信眾都知道,故此大家都會來這裡膜拜,每每繞三圈以祈願。

除了開山觀音,還有一尊新塑新鑄的祈願觀音,許多信眾到來求取大悲水,那裡還有聖嚴法師從日本請回來的《延命十句觀音經》:

觀世音,南無佛
與佛有因,與佛有緣
佛法相緣,常樂我淨
朝念觀世音,暮念觀世音
念念從心起,念念不離心

祈願觀音殿由內到外共有三方匾額,介紹觀音菩薩的功德,分別是黃篤生寫的 「入流亡所」(出自《楞嚴經》。據法鼓山方面的闡釋,是觀音菩薩自我修証的境界,是入所修法門之流,而亡失了法門與自我中心,進入解脫境)、董陽孜寫的「大悲心起」(見諸觀音經、《大悲心陀羅尼》,謂觀音以大悲心平等救濟一切眾生)及聖嚴法師寫的「觀世自在」(見於《大日經》,是 觀音菩薩觀世間一切眾生的苦難音聲,尋聲救苦,遍應遍救,而以種種形象自自在化世)。

數位展示一切如幻如化

法鼓山每年都舉行盛大的水陸法會,而正在裝修、待本年十二月才完工的功德堂,讓參 法會的信眾供奉牌位。堂右面的牆上有一台數碼電視,將是用來放置這些數碼牌位,大概幾秒鐘畫面就會出現變化,諸佛菩薩及幾十萬人的名字會以數碼轉換的方式呈現,這很符合佛家所講的一切如幻如化,同時也是環保之舉。這種數碼牌位,據法鼓山表示, 於十二月六日在台灣首次實踐,他們初時也猶豫到底大家會不會接受,結果出人意表,並且也有其他道場開始參考,準備設立。牌位不只是為往生的親人而設,也可給我們所同情的、例如在災難中喪生的人,這種服務開放給大眾,更不會因貧富而有差異,同樣歡迎各位隨緣樂助。

是以生死均貫徹環保的觀念,法鼓山在這之前已有為往生者而設的植存服務,就是把骨灰分放在五個洞裡,然後上面放草皮和花,不立碑也不做任何儀式,讓它回歸大自然。筆者站總壇前俯瞰那通往植存的「之」字路,法鼓山的導覽者說,希望在世的人走在迂回的路上,一步一懷念與往生者的種種。

此圖由法鼓山提供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