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行者如何找到精進的動力?佛陀以一頭戰象的故事開示⋯⋯

圖:Pixabay
圖:Pixabay

佛教強調正精進,要對治怠惰的習氣,「精進」是最好的良方。然而,如何找到精進的動力呢?佛陀在《出曜經》中,以一頭大象的故事向比丘開示。我們雖然不是出家眾,但也可參考其教法,讓修行更上一層樓。

《出曜經》由古印度論師法救菩薩(Dharmatrāta)所撰,由偈頌和多個故事合輯而成。經中透過譬喻來解說人生無常,並述說修行戒、定、慧可以解脫生死苦惱。

經中記載,佛陀曾經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其時國王波斯匿王有一頭性情暴烈的大象,時常隨著軍隊征戰,戰無不勝。有一天,牠飲酒過量,沉沒在泥坑中,動彈不得。上千人一起拉動大象,都無法移動牠。

一位智者路過看到,好奇問道:「你們在做甚麼呢?」群眾說:「這是皇家的大象,我們想把牠拉出泥坑,但牠實在太重了。」

「牠平日的力量如何呢?」智者問。

「牠的戰鬥力非常強。」群眾回答。

「請你們暫時撤離,我有辦法。」智者說。

群眾散去後,智者便邀來一群人擊鼓,就像平日軍隊出征時那樣。大象以為有敵人入侵,立即從泥坑跳出來,往群眾方向飛奔。

波斯匿王問大臣:「是誰救出了大象?」

大臣回答:「有一位從遠處來的智者,想出了這條妙計。」

波斯匿王聽後,立即重賞智者,還任用他為輔佐大臣。

後來,有許多比丘聽聞這件事,心想:「大象屬於畜生道,被無明所蓋覆,但聽到迎戰聲響時,卻可立即跳出污泥,救拔了自己。我們沉淪在生死之海,受生老病死種種苦,卻是不能自拔,不斷輪迴而難以出離。」

想到這裏,他們都日夜精進,像救火一樣精勤修行,又如鍊鐵一樣,百鍊而成器。他們不斷修行,證得了阿羅漢果位,得生死自在。

其時,佛陀以天眼通得知眾弟子精進不懈,證得果位。他們的行誼,足以擔當後世的智慧火炬,令正法久存於世。佛陀於是宣說此偈:「比丘謹慎樂,放逸多憂愆,能免深海難,如象拔淤泥。」

甚麼是「比丘謹慎樂,放逸多憂愆」?佛陀解說,持戒修行的比丘會注意一言一行,身心不放逸,因為放逸會令人犯過失,甚至國破家亡,或墮入惡趣的深淵。放逸就像火,也像盜賊、毒藥一般傷害人,還會令他人一同受苦。所以說,放逸之人內心充滿了憂患。

甚麼是「能免深海難」?佛陀解說,「深海難」是地獄、畜生、餓鬼三惡道,這裏的眾生難以了脫生死;只有證果,才能夠免受「深海難」(三惡道之難)。

何謂「如象拔淤泥」?佛陀開示,就像污泥中的戰象,在聽到擂鼓聲時,心想:「我跟國王並肩作戰,戰無不勝;如果我無法在污泥中自拔,就無法繼續跟他一起戰鬥。這樣,我就會失去戰象之名,而國家也會受敵人毀辱。」想到這裏,大象便可鼓起全身之力,奮力衝出污泥。

精進:一切善法之根本

「精進」能夠策發一切善行。如《大智度論》云:「精進法,是一切諸善法之根本,能出生一切諸道法,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而,有些眾生追求舒適,沉溺於欲樂,難以精進修行,就如故事中陷在泥中的戰象一般。

印順導師開示,「精進」是勇於為善,和我們普遍講的「積極」、「努力」不同。「精進是持之以恆,而不是不自量力的急進。如二人上山,一人急急的跑,不到半路,心跳足酸,只好停止而退下來。一人是大踏步前進,不是急進的,但能保持體力而不休息的,這樣才能登上高山。總之,無厭足的,不休止的善行,才是大乘的精進。」1

在修學的進程中,有時會山窮水盡,無法再進,有的就中止退失了。但是菩薩的精進,現有的(體力,智力,財力,能力)力量雖是可盡的 ,而內心的無限精進,卻是永不停止的。2

印順導師補充,無法精進修行,大多出於兩種障:一、不想進修;二、不敢進修。「如能多多憶念:人命在呼吸間,死亡是不分老年與少年的。人身難得,多念無常,才能警策修行。有些是貪染世間樂事,專在聲色貨利中過日,忙得不亦樂乎,這也就不想進修佛道。如能思察世樂的不究竟,多引起未來的苦果,如刀頭蜜一樣,減少世樂的貪染,就會進修法利了。」3

如能如實了知自己身在「泥坑」中(了知生命無常,自己身處生死輪迴中),就如波斯匿王的戰象那樣,可以找到精進的動力,從而自拔淤泥,成就善法。

延伸閱讀:
精進摒棄惡習惡行,及時正確修持佛法,直到自心出現改變──佛法開示:見、修、行、果(二)

云何常精進:為成眾願無自休的佛畫家陳森霖


1 印順導師,《成佛之道》

2 同上

3 同上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