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居士修行的「開門七件事」

(圖:成都三聖禪寺)

老百姓早起開門有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講的是人們每天辛苦勞碌,無非為了這些日常所需。

然而,完成生存所需並不能萬事大吉。我們都處在生命的輪迴裏,想要減輕煩惱、消除障礙、增長福報、獲得更長久的安樂,有必要每天做好以下這七件事。

發願

發願力量是不可思議的。 弘一大師在《晚晴集》中寫道,「世界是個回音谷,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你大聲喊唱,山谷雷鳴,音傳千里,一疊一疊,一浪一浪,彼岸世界都收到了。凡事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因它在傳遞你心間的聲音,綿綿不絕,遂相印於心。」

每天清晨起床後,睜開眼第一念就發願。發甚麼願? 想要有大成就,就要發大願,而不只是「錢多事少離家近」,可以是未來能夠往生淨土,也可以是解脫輪迴、成就佛道。

最好的方法是模仿諸佛菩薩曾經發下的大願,讓自己的每一天、這一生乃至生生命命都能利益眾生。 因為,有能力施予的人,一定比受施的人更有福。

懺悔

每個人身口意所造作的罪業,不是一天累積下來的,當然也不是一次兩次就可能夠清淨的,每日在發願後誠懇懺悔,就很重要。

懺悔過去世所造作、累積下的惡業,懺悔今生所做的錯誤。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懺悔的本意是反省自己的過失,願意面對它,承擔起這過失的責任,從此改正錯誤,決心不再犯過。

《大智度論卷一七.釋初品中禪波羅蜜》中說,「若人罪能悔,已悔則放捨;如是心安樂,不應常念著。」意思是,生起慚愧心,對自己的過失至誠懺悔後,就要把這種罪惡感放下來,鼓勵自己重新出發,用更多積極的行動來改善自己的身口意,用利益眾生來代替後悔懊惱, 「如是心安樂」。

懺悔可以有很多種方法,可以誦讀或拜《八十八佛大懺悔文》、《七佛滅罪真言》等。

布施

發願和懺悔可以在每日清晨完成,然後帶著一顆樂於布施的心出門。 布施包括財布施、法布施和無畏布施,不只是給予他人金錢或物質上的幫助,也包括微笑、安慰、行動和佛法上的接引。

在大眾運輸的路上,遇到擁擠或無意的碰撞,用微笑和善意待之;在工作中,秉持職業操守,多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務,把每一件事想得更細緻,同事遇到瓶頸 ,伸出援手提示一二;將心比心,如同對待家人親友那樣,將合格優質的產品或服務獻給大眾。

這樣做,不僅能為自己累積福報,更是透過布施的行為,捨掉了內心的慳貪、嫉妒和種種煩惱。

(圖:成都三聖禪寺)

持戒

說到持戒,很多人擔心太受束縛。 但實際上,注意腳下,有戒可依,使我們知道該做甚麼、不該做甚麼,好比人生路上的紅綠燈。不持戒,貌似自由,卻是陷入險境而不自知。

具體怎麼持,遵守法律是底線,對已經皈依的佛弟子來說,「五戒十善」是最好的標準,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一條條地逐步受持。

舉例來說,選擇職業時要擦亮眼睛,避免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飲酒、貪欲、瞋恚、邪見這些有違「五戒十善」的事情 。 真正為自己好的做法,當然要選擇那些既能安身立命,又能透過造福大眾為自己累積福報的工作。

平時,我們又要用怎樣的身口意來對待身邊的家人、對待合作的同事客戶、對待與我們產生交集的每個人⋯⋯這裏都有戒可依,有課要修。

忍辱

布施、持戒、忍辱,可謂是「日常修行三件套」,打的是「組合拳」。 而且,根本不必去找甚麼專門的修習方式來修,因為這些全部都是來自日常生活中,透過做人做事的境遇來修煉、來體現、來檢驗的,隱藏在我們的待人接物和言行舉止之中。

正所謂「平常心是道」,理論知道得再多,嘴上能夠講得再好,都不如一個與你「作對」的環境和人來得真實有用。

忍辱不是強求打不還口、罵不還手,更不是強壓怒火;其核心意思是,面對外境,內心知道那些事情是確實發生的,的確也有對錯之分,但我可以沒有攻擊行為,心裏不留怨恨。

(圖:成都三聖禪寺)

定課

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我們很容易懷疑或攀緣,是不是還有甚麼更加高尚的修行法 門,但其實最適合大多數人的修行訣竅就是「做定課」。 這不僅能安定身心、堅固信念,而且能夠感通諸佛菩薩加被、護法龍天護持。 如果連定課都做不到,就更別妄想快速成就了。

寺院的僧眾,每天至少有早課和晚課兩堂功課,而身為佛弟子也應該選擇一個相對固定的時間,為自己設定定課。 一次定課的時間長短,根據安排的內容來定,重點在於能做到每日持續不斷,固定成為習慣後,再可以逐漸增加時長。

先對佛像問訊、上供,如果家中沒有供佛像,最簡單易行的做法,也可以對著經書上的佛像問訊,供養一杯清水。 然後,依照自己修行的法門或意願,可以選擇持念某一位佛菩薩的聖號,或誦一部經、一段咒。 例如《心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普賢行願品》《大悲咒》等⋯⋯結束時,做一個迴向。

迴向

布施行善後要做迴向,禮佛誦經後要做迴向,定課結束時要做迴向,每日結束時要做迴向⋯⋯一天結束時,也應將所有善業和功德悉數迴向。

迴向的意思就是把所做的功德收攏起來,指向一個「受益」的方向。 不收攏,功德會逐漸散失,如同隨手擺放的物品,急用時根本找不到。 指向一個方向,好比指定存在某一個帳戶,專款專用。

迴向不需要統一格式,但有一些常用的迴向文可供參考。 最常用的有「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看起來是把功德迴向給了眾生,但實際上對自己不僅沒有損失,反而更有增益。 佛陀曾有過比喻,一根火炬可以點燃許多火炬,它本身的光亮不會因此減弱一分。

在生命的輪迴中,世間的親友和財富都帶不走,唯有業隨身攜帶。 每日如法迴向,往昔有怨仇的可以解怨釋結,沒有緣的可以結下善緣,既是自利,又能利他。

每日精進

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時並不是一張白紙,而是帶著往昔的「業力帳戶」。每一天的安穩生活都是在消耗福報,惜福是節流,培福是開源。相較於「柴米油鹽醬醋茶」,請記得每天發願、懺悔、布施、持戒、忍辱、定課和迴向,這是我們每天該關心的。

天天不空過,日日是好日。

轉載自成都三聖禪寺:
https://mp.weixin.qq.co…ML0Lcw

延伸閱讀:
戒律的藝術────明海法師談「禪心三無」(二十三)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